今年上半年,我国健康险实现保费4003亿元,同比增长16.5%,发展势头强劲。
健康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等,是指在被保险人身体出现疾病时,由保险人向其支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
作为最早一批成立的专业健康险公司,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推出20年保证续保的长期医疗险。未来,健康险如何发展,平安健康险如何布局和创新?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CEO杨铮、平安健康险科技互联网事业群总经理冯晗、平安健康险产品中心总经理丁雯。
长期健康险是发展趋势
中国证券报:为什么选择近期推出20年期、业内期限最长的医疗险?
杨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老百姓的健康理念提升,未来的科技进步、智能设备普及等,都会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以及保险公司经营产生很大影响。
一直以来,平安健康险始终坚持做三件事:第一是将健康管理前置,帮助用户更健康。第二是保险保障,平安健康险围绕用户需求在产品设计上推陈出新。第三是医疗服务,平安健康险已建立起覆盖国内外的医疗资源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从诊前到诊后的一站式专业医疗服务。
中国证券报:平安健康险的20年期百万医疗险上线以来,市场反馈如何?
丁雯:从健康险客户的需求来说,客户希望拥有长期的医疗保障。今年新政策推出后,平安健康险一直积极参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从风险角度看,因为医疗险是报销型产品,未来的费用支出是不确定的,这跟传统的给付型险种不一样。
再保险公司非常乐意支持这个长期产品,平安健康险也掌握很多智能化工具来做好从前端核保到后端理赔的风控。智能、科技体系是平安健康险产品创新的重要支持。
除了延续百万医疗险产品的基本保障外,平安e生保·长期医疗还引入了HelloRun健康管理服务,将健康管理、健康预防前置,希望能够将医疗险和健康管理更好地融合起来。
长期健康险会不会取代短期健康险?其实从健康险长远发展来说,应该是一个趋势,因为客户需求期限更长。除了6年到10年期,近期平安健康险又推出了20年期的健康险,20年保证续保是我们根据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体系来设计的。相信短时间内很难突破这个年限。
健康险这几年发展迅猛,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我们期待更有力的监管、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来帮助整个市场良性发展。
健康管理是核心
中国证券报:健康管理计划最终落到数字上,对赔付率等指标能起到多大改善作用?
杨铮:以平安健康险的合作伙伴Discovery为例,Discovery推进健康管理发展已有将近20年时间,与没有健康管理计划的公司相比,大约有16个百分点的差距。
具体而言,首先是健康计划可以留住健康人群,续保率因此会更高,续费也会更高。其次是改善赔付率,因为前置的健康计划改善了投保人的健康状况,减少了医疗支出。当然这是一个综合的效果,还包含医疗控费端的能力等。
冯晗:赔付影响肯定是有的。信用分高低不一样,出险的概率和信用风险也不一样,但肯定是正相关,至于到底影响多少,这也是动态变化的,每一年情况不一样。
健康管理共享价值。用户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健康后,可以获得保险费率优惠、保险公司降赔、社会降低公共医疗费用。
中国证券报:百万医疗险是很好的获客方式。从获客到购买更高级、期限更长产品的转换率情况如何?平安健康险怎样在不同产品上分配资源?
杨铮:平安健康险是专业健康险公司,不存在用短险获客的方式,公司主营的就是短险,我们要踏踏实实为客户服务。现在,平安健康险推出20年期的产品,未来会平稳地推进有需求的用户、新的用户、对长期产品更感兴趣的用户进入长期产品。
我觉得中国的商业健康险还处于发展初期,现在大部分公司的做法是在社保基础上补充、完善、不断延伸。老百姓健康意识在不断提升,在社保基础上还希望获得更全面的医疗服务。这个时候,社会医疗资源会成为商业保险公司一块很大的市场。
健康险大致分为几类:长期护理类、失能类、消费医疗类、重疾类。长期重疾险主要是寿险公司做得多,平安健康险有一些1年期的重疾险产品,但数量不多。现阶段平安健康险主攻的是医疗费用相关保险。未来平安健康险肯定会积极探索长期护理险。
市场呼吁理性
中国证券报:您怎样看待国内健康险的同质化问题?
杨铮:同质化情况在中国很常见,但很多人对于健康保险的本质并不清楚。百万医疗险做了这几年,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它的赔付率在不断提高。
首先,如果保险公司不具备能力建立自己用户来源,就只能依靠渠道购买用户,那么渠道费势必居高难下,因为渠道主要被大流量的公司把持。其次是高额赔付,第一年20%、30%的赔付,第三年50%、60%……每年上涨。最后,再加上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成本,综合成本率很快就会超过100%,很容易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平安健康险是专业的健康险公司,会不断强化对风险的管理,包括健康促进,帮助客户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长期来看,降低赔付率的同时还要提升续期率,这同样离不开大量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