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0月12日讯(记者 杜丁) 在第24个世界关节炎日到来之际,昨日,聚焦骨关节健康现状与诊疗习惯研究报告——《以患者为中心—骨关节健康管理洞察新解》(“《报告》”) 在京发布。
《报告》不仅汇集了当前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数据、诊疗指南,还纳入了线上问诊平台的大数据,首次全面呈现了中国骨关节炎全人群发病现状和未满足疾病管理需求,并提出了“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骨关节炎全病程管理” 模式及方向。
骨关节炎疾病负担不容忽视
骨关节炎是全球60岁以上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是全球第四大致残性疾病。《报告》显示,我国骨关节炎患病率、患病人数、伤残损失生命年,从时间跨度上都有明显增加。
尽管被视为“老年病”,但关节不适等症状的早期发生集中在中年阶段。《报告》揭示,患者自觉关节不适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首发时间集中在40-54岁,在45-49岁开始出现明显上升,45岁以下年龄段也有近两成关节不适发生率。
不仅如此,骨关节炎整体形势呈现自有特征。女性较男性更高发,无论是患病率还是不适关节平均个数均高于男性。从地域方面看,西南、西北、广东和黑龙江的患病率整体偏高,四川省以3.9%的比例,成为我国骨关节炎发病率最高的省份。
骨关节炎的致病原因多样,除年龄、性别等因素外,职业影响和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骨关节炎的重要诱因。《报告》指出,过度或不足的运动、久站或久坐的工作习惯,都易诱发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会累及全身各个负重关节,其中膝骨关节不适最为常见,颈椎和腰椎紧随其后。
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常伴有关节疼痛、酸胀、骨摩擦音、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症状,不仅严重妨碍了患者生活,还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据《报告》披露,高达94%的患者认为关节疼痛是严重或中度健康问题,50%的骨关节炎患者表示自己长期处于“极度焦虑”的心理状态,25%的骨关节炎患者时常感到“挫折感”。
庞大的患者群体背后,仍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诊疗需求。基于平安好医生问诊平台大数据,最常见的就诊问题主要聚焦于治疗期待、疾病管理及治疗费用三大方面,受访者期待改善生活质量、医疗负担可控,并乐于了解更多疾病知识,以帮助自己或家人更好地摆脱疾病束缚。
值得关注的是,因为缺乏大范围、规范性、跨人群的骨关节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当前中国骨关节炎患者群体全貌及疾病真实现状仍充满未知,这也给中国骨关节炎疾病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不死的癌症”更需建立全病程管理体系
作为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进展相对缓慢,其危害不会给患者带来突发、致命的影响,极具隐匿性,更易被患者忽视。《报告》显示,近九成的骨关节炎患者缺乏对关节炎健康知识的了解,甚至对致残等疾病终点严重性的理解欠缺或错误,患者往往在发病时并未意识到是“疾病”,早期患者往往复诊滞后,错过最早时机。
一方面,相对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骨骼尤其是骨关节的日常保健与疾病防控相对薄弱。尽管伴随着骨骼健康教育的普及化,公众对骨质疏松预防和钙质补充意识有所提升,但对于骨骼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软骨健康管理意识仍普遍欠缺。
另一方面,对于患者而言,即便就医,诊疗态度也不够积极,治疗依从性不强。《报告》透露,23%患者对疾病诊疗态度较为消极,认为这是“衰老过程”的自然现象,而并未采取任何措施以减少关节不适。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选择“认命”而放弃治疗的患者比例进一步上升到近40%。正因如此,在有过就医经历的骨关节患者中,没有定期复诊习惯的患者比例高达73%。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翁习生教授
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多数中重度患者拖延到病情较重时才开始寻找干预措施,且优先考虑运动、按摩等基础性治疗,对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认知度还不高。
对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翁习生教授表示,骨关节炎这一慢性疾病管理重点在于早诊早治,及早干预,采用阶梯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因而,构建“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循序渐进的全病程管理意识,引导处于不同阶段的患者根据疾病进展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应当成为当前骨关节健康管理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
专家呼吁,重视基础治疗,将公共教育、保健政策和骨关节炎预防战略综合纳入正规慢病诊疗管理,并实施适当的骨关节炎防治战略,及时利用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行动辅助等手段,将最早的“治疗机会窗”前移,延缓疾病进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教授表示,鉴于骨关节疾病不可逆的特质,患者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对于早、中期骨关节炎患者,在保持适当的体重、调整生活方式,科学的运动治疗则是骨关节炎全程疾病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针对性及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手段可有效帮助患者达到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等目的。
此外,针对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报告》也强调要采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不仅应对症下药,更应对人下药。疼痛症状明显的可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以缓解疼痛。关节肿胀,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在疾病教育、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予以关节腔内注射少量激素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关节腔内注射1年内不得超过4次,同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此外,结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等软骨保护剂可做为背景治疗长期使用,缓解疼痛,修复软骨,延缓疾病进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特别强调了疾病预防和保持健康的重要性,明确重点要放在高死亡率和致残的慢性病上,特别对于60岁以上人群提倡规律体育锻炼。相关纲领性政策文件的颁布,对于骨关节炎的预防及控制、降低其疾病负担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翁习生教授指出,“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正在多方推动下逐步变为现实。然而,骨关节炎应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同纳入国家慢病管理中长期规划。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疾病管理势在必行。”
为此,《报告》提出了防治骨关节炎的“三全”策略,即通过强化全社会科普工作提高国民认知、倡导全民积极参与和推广骨关节炎防控、构建关节疾病阶梯化治疗的全流程管理理念。本次报告得到了平安好医生和迈蓝(Mylan)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