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近期出色的财务数据表现,以顺风车平台起家的嘀嗒出行于近日向港交所正式递交招股书。值得关注的是,在此前一段时间里,顺风车市场持续处于头部机构“缺席”的情形,而在目前主要竞争对手回归的背景下,嘀嗒出行能否讲好出行领域新故事,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按经调整净利润计算,嘀嗒出行自2019年起已实现盈利。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1.51亿元。2019年,嘀嗒出行实现营收5.81亿元,较2018年的1.18亿元大幅增长,而其2020年上半年营收达3.10亿元。
图源于嘀嗒出行招股书
顺风车平台为主要收入来源
嘀嗒出行目前主要有顺风车和出租车两块业务。资料显示,2014年,嘀嗒出行在市场上推出顺风车平台,于2017年正式进入出租车市场,在平台上线出租车业务。2018年,嘀嗒出行把品牌由“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
招股书称,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920万名注册私家车主,包括约980万名认证私家车主。自成立以来及直至今年6月30日,已为约3670万名顺风车乘客提供了服务。
此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名列中国顺风车市场第一,所占市场份额为66.5%。
2017年-2019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分别产生约 2360万次、4820万次、1.79亿次及5930万次搭乘,同期交易总额分别约为7亿元、19亿元、85亿元和33亿元。
顺风车平台业务是嘀嗒出行的主要收入来源。2017年-2019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嘀嗒出行从顺风车平台产生的营收分别为2770万元、7790万元、5.33亿元和2.73亿元,分别占同期同期总营收的56.6%、66.3%、91.9%及87.8%。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嘀嗒出行面临的是滴滴在顺风车领域缺席的情形: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8月26日,滴滴宣布自2018年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2019年11月6日,滴滴顺风车在滴滴出行App公布最新产品方案,同时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才宣告了滴滴在顺风车市场的“回归”。而除了滴滴以外,现今出行市场上仍然不乏高德、哈啰出行等玩家。
出租车业务或迎进一步考验
值得关注的是,以顺风车业务起家的嘀嗒出行并未将自身局限于顺风车市场。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于2017年10月推出出租车网约服务,并于2019年8月开始在若干选定城市变现。
从数据来看,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分别促成了约230万次、1.70亿次、1.10亿次及1960万次出租车出行。招股书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2019年,按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在中国出租车市场的出行平台中排名第二。
此外,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嘀嗒出行从智慧出租车服务产生的营收分别为630万元及1560万元,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1.1%及5.0%(均产生自出租车网约服务)。
嘀嗒出行在出租车业务上或将迎来进一步考验。公开信息显示,今年9月1日,滴滴方面宣布旗下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并开展1亿元补贴计划;10月12日,快的新出租总经理石东海公开表示,快的新出租在10月份将新增1亿元补贴促进乘客呼叫出租车。而未来三年,快的新出租将分三个阶段持续补贴10亿元。
卷入20宗未决诉讼
作为新兴的出行模式,顺风车市场的合规性及安全性一直以来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媒体今年2月份报道,嘀嗒出行方面就曾因违规而收到监管部门罚单。该报道称,经查,“嘀嗒出行”平台违反北京市有关“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出入京顺风车业务”的要求,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责令“嘀嗒出行”平台公司立即整改,关停该业务。执法人员在检查中还发现,“嘀嗒出行”平台公司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对此,依据相关规定对“嘀嗒出行”予以15万元行政处罚。
而招股书显示,有关嘀嗒出行的顺风车平台累计曾接获77宗行政罚款,每宗罚款金额由5000元至30000元不等,合计约207万元。
此外,嘀嗒出行还卷入20宗被列为被告的未决诉讼,其中19宗与私家车主及乘客就顺风车旅行发生的汽车事故及争议所导致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有关,总索偿金额约为590万元,以及一宗涉及顺风车乘客有关支付总额少于1400元的车费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