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债券市场可谓跌宕起伏,自今年初经历了一轮大幅上涨后,随后即陷入了近六个月的调整。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大摩增值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经理张雪表示,债市经过了前期剧烈的调整,已经进入了一个配置价值区间。对于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而言,债券资产是风险收益比更高的选择。
债市配置价值逐渐凸显
回顾今年债市,为了应对疫情,中国央行在一季度实施了“危机式宽松”的货币政策,受到避险情绪及经济预期转弱的影响,资金大幅涌入,债市上涨明显,收益率大幅下行。二季度以来在政府强有力的管控下,我国疫情控制较好,经济逐步恢复,市场风险情绪上扬,资金从债市流出,分流到股市和楼市,带来债市收益率的快速上行。“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回到了年初的水平。从债券收益曲线来看,疫情影响似乎已经消除。客观来讲,虽然政府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冲了疫情对经济的部分影响,但是这次疫情对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仍不可小觑,对消费、出口的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张雪指出。
她进一步分析,从经济基本面来看,2020年的新冠疫情可能一次性地把过去五年持续下行的经济增速拖到了下一个平台。未来经济增速可能较前期有一个明显的下降,但转型的速度会加快,经济将实现从“更快”向“更好”的转变。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经匹配甚至高于经济潜在增速所对应的名义利率,在通胀有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经过了前期剧烈的调整,目前的债券市场具有相当的配置价值,四季度后可能有资本利得的机会。
把握外资增持中国债券的机遇
对比全球,中国在2020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最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中国央行也在四月底前瞻性地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由“危机式”宽松回到“稳健灵活适度”。张雪认为,美联储的大幅放水给美元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未来美元大概率会进入一个中期贬值的区间。而在可预期的几年内美联储或很难回收流动性,因此全球可能都会受益于美元的“流动性外溢”。目前来看,中国无论从经济体量、全球贸易量和经济增速都在国别中脱颖而出,中国资产会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事实上,国债对外资的吸引力已在持续增大。据中国债券登记结算公司数据,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连续逾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张雪表示,“在未来人民币币值稳定(甚至有升值压力)的大背景下,外资增配境内债券市场的趋势将延续。”
追求更高风险收益比
作为“三大报”权威奖项的座上常客,张雪所管理的大摩强收益债券、大摩双利增强债券曾获得过3次“金牛奖”,其稳健的投资风格被市场称道。以正在开放的大摩增值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A)为例,Wind数据显示,其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为-1.7%,远优于同期中证综合债指数。业绩回报方面,根据Wind数据,第一封闭期自2016年3月2日至2017年9月1日,大摩增值18个月A累计回报率达6.30%,业绩基准回报率2.76%。第二封闭期自2017年9月25日至2018年3月22日,大摩增值18个月A累计回报10.70%,业绩基准回报率2.74%。第三个封闭期自2019年4月16日起至2020年10月15日,截至2020年10月9日,大摩增值18个月A累计回报5.21%,业绩基准回报率2.73%。张雪坦言,追求风险调整后的稳健可观回报一直是她的投资理念。“投资不是赌博,而是对海量信息进行整理和深入思考后,对风险和收益作出的一种权衡。”
从业12年来,张雪亲历了市场中的多场“风暴”,却也让她的心态更加成熟。“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从未停止,最重要的就是怎么让自己、让自己的产品不在某一次金融风暴中倒下,毕竟活下来才能活得更好。落实在投资中,需要资产管理人对市场要一直保持一种谦卑而谨慎的态度,客观的评估市场和自己的能力,永远把风险收益比放在组合投资的第一位”,张雪说道。
债券资产是家庭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
张雪表示,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率的预期也需要调整。未来市场上兼具安全性和高收益的产品可能将消失。对于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而言,波动率相对较低的债券资产是风险收益比更高的选择。而在家庭资产配置中,较低波动的债券资产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
记者发现,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旗下的定期开放债基都是以18个月为封闭期,而非市场常见的一年、两年。对此,张雪解释道,根据历史经验,18个月大概率能覆盖一个债市周期,债券市场至少能有一次交易性机会。以18个月为周期可以穿越市场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在相对安全的位置把握机会拉长久期。
据悉,10月16日至10月26日,由张雪管理的大摩增值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正迎来第三个开放期。她表示,在下一个运作期,策略上倾向于进行长久期、高杠杆的操作,通过对信用债的精细研究,以获得票息、杠杆和资本利得的收益,力争为投资人创造可持续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