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三十周年特别报道 | 专访滕泰:A股走出“政策市”
来源:中国网财经 发布时间:2020-10-20 15:02:16

编者按:

自1990年沪深交易所开业至今,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步入第三十个年头。三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改革与开放的双重动能下破浪前行,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球经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之年。“三十而立”的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在中国经济疫后复苏中发挥作用?过去经历过的挫折、走过的弯路,对市场未来发展提供哪些启示?改革开放不止步,而立之年再出发,未来的道路又该怎么走?

为了探寻答案,中国网财经推出“三十而立·再出发——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周年特别报道”,专访资本市场三十年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为新时代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网财经10月20日讯(记者 李春晖)老股民在谈起A股历史时,总会提到一个词——“政策市”,意指政策左右股指涨跌。这一现象在上世纪90年代较为明显。当时资本市场处于幼年期,各方参与者也不成熟,监管部门难免“过于呵护”。

此后三十年间,《证券法》持续修订完善,资本市场法制愈加健全;股权分置改革使A股步入“全流通”,注册制试点终结“炒壳”,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QFII、沪港通、深港通……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持续推进,加速与国际接轨。“政策市”的特征越来越淡化。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接受中国网财经专访时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成长到今天,已经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交易所、券商、审计师、会计律师事务所等市场主体和中介机构逐步建立健全、成熟壮大,政策直接干预市场的必要性越来越低;监管部门也明确了“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回归监管本位。

“这个时候中国资本市场再用‘政策市’来管理已经不是很必要了。”滕泰称。

三十年成长,走出“政策市”

何为“政策市”?如果只是政策出台后对股市造成某种程度影响的话,尚不足以称之为“政策市”。

滕泰表示,政策本身就是一个影响资本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即便在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也不例外。是否具备“政策市”特征,关键在于是政府部门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股市,还是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

“如果是政府部门以人为制造牛市为目标,或是认为市场有‘泡沫’直接喊话、出手打压,这叫‘政策市’。”滕泰称,“但如果是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进行宏观调控,或是推动法治建设和制度创新,提高市场透明度,培育市场主体,进而对股市涨跌产生影响的话,这种情况是合理的,是不违背市场规律的。任何国家都会如此。”

滕泰表示,“政策市”现象在上世纪90年代比较明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个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我国资本市场诞生初期,由于市场不成熟,法治不健全,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和专业知识,出现了一系列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事件:深圳“8.10”事件、“327”国债期货事件等等。一些事件不只影响到股指走势,甚至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存续和社会稳定。

“在市场主体发育不完善时,政府多管,从某种程度也体现了一种‘呵护’。”滕泰称,“但有时就容易管过界,变成政府说了算,而不是市场说了算。”

如今的中国资本市场,与诞生初期已不可同日而语。滕泰表示,过去三十年中,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使资本市场沿着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轨迹不断成长:

1998年《证券法》出台,中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有了跨越式进步,对市场从不规范走向规范具有重大意义。一些坐庄、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在有了《证券法》之后得到纠正和改善。

2005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中国资本市场告别了法人股、国有股不能流通的“瘸腿”走路阶段,成为一个全流通的市场。

同年,肩负着证券承销、交易、并购、产品创新等重要任务的市场中介机构——券商开启行业“洗牌”。一些违法违规、经营不善的券商主体退出市场;更多竞争力强劲的券商机构在兼并重组中崛起,并迅速发展壮大。

此后数年,创业板、新三板相继开板,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市场主体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逐渐确立。

2019年、2020年,科创板注册制、创业板注册制相继实施,中国资本市场在发行上市方面朝着市场化又迈进一步。

经过三十年发展,市场化观念已深入人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成为既定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共识。证券监管部门也真正找到了自身定位——“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坚持市场中性,回归监管本位。

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90年代推出B股、2002年QFII机制启动、2014年沪港通启动、2016年深港通开通……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力度和范围不断增加。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一个行政干预越来越少、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资本市场。”滕泰表示。

“中国资本市场成长到今天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滕泰称,“这个时候用‘政策市’来管理已经不是很必要了”

不以“牛”“熊”论英雄

在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历程中,出现过多轮牛市和熊市,总体上看“牛短熊长”。这成为不少股民诟病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不健康的依据。

什么样的市场才是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牛市或熊市是判断标准吗?

滕泰表示,不能完全以牛、熊来判断资本市场是否成功,但也不能完全否定牛熊市的指征意义。“市场是牛是熊不是最重要的,但长期熊市肯定是不健康的,它必须得正确客观的反映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滕泰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滕泰表示,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在融资功能方面,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可以通过上市融得发展资金。中国的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每个行业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基本都已实现上市。

其次,资本市场推动了中国股份制改革以及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对于推动国企改革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曾经比较原始状态的创业企业,通过上市实现了治理结构的完善,也建立了更好的股权激励机制,引进了更多人才。

第三是投资功能。“1998年以前没有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主要个人散户为主。1998年以后开始有公募基金,后来又有保险公司、社保等等入市。通过30年发展,通过机构入市、以公募基金方式入市的投资者,获取了不错的投资回报。”滕泰称,“但是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也有不足,就是很多个人投资者可能并没有取得预期收益。从指数的涨幅来,没有真正反映中国经济这30年增长的巨大成果。”

“如果一个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如此高速发展的30年,多数投资者是赔钱的,或者指数没有客观地反映经济增长成果,那也不行。”滕泰称,“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目前这种状况在逐渐改变。”

“在对待牛熊市的态度上,监管部门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是‘牛市情结’,认为只有牛市才能反映资本市场建设成果。2015年‘杠杆牛’破裂以后,有些人开始怕牛市,牛市涨上去以后,万一再崩了怎么办?我觉得这个思维也是错误的。不能在旱天的时候防涝。”滕泰称。

“我们不能天天干预去刺激牛市,也不能光喜欢熊市,一涨就去打压、就害怕,一跌就心里踏实,这也是错误的。”滕泰表示,“所以说不能以牛熊来判断资本市场的是否健康,但是长期熊市肯定不健康。健康牛、慢牛、能够反映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牛市,才是真正健康的资本市场。”

怎样才能让股市走势真实反映中国经济增长成果?滕泰认为,应该继续推进市场的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其中法治化是最重要的。市场化与法治化相辅相成。让市场来发挥主导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培养足够的市场主体。再通过国际化提高开放水平和透明度,推动法治化和和市场化进程。”

成为疫后复苏的“稳定器”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但是当前境外疫情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客观存在,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地区、行业、企业的恢复还不均衡。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需要各方共同发力。

在中国经济疫后复苏中,资本市场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滕泰表示,资本市场发挥着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这一点在上半年已经有所体现。年初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中国资本市场经受住了考验。“中国股市除了春节后开市首日跌了一下,之后很快就恢复性上涨,到目前来看比较稳定。同时,监管部门应对也比较得体,没有出现不稳定或者是不理性的状况。”

滕泰认为,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的股市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幅下跌,还出现合理上涨,目前来看行情越来越活跃,下半年继续看好。这进一步说明了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长为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

此外他表示,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在疫情期间乃至现在,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或者变化。“科创板上市的速度还在加快,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正在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他们必要的融资。那么投资者的话,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通过购买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在上半年都取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滕泰认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对于疫后促投资、稳消费都有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如果上涨了,民间投资就会活跃。举例来讲,企业家想要扩大业务范围时,可以新建一家工厂,也可以在资本市场收购一家已有的工厂。当资本市场估值上涨时,收购不如新建划算。所以资本市场估值上涨有利于促进新增新项目投资。”

其次,资本市场的稳定具有稳消费功能。“消费跟收入水平正相关,财产性收入是居民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滕泰称,“目前A股开户数有1.6亿,按每个股民背后有三口之家来计,代表着将近5亿家庭成员,这还不包括通过购买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入市的投资者。如果这5亿人通过股市上涨实现财产性收入增加,那么这就是稳消费的重要力量。”

“因此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活跃乃至‘慢牛’是非常重要的。”滕泰表示。

标签: 市场 资本 中国

猜你喜欢

“旱改水”田披“绿装” 农田改造促增产增收_当

眼下,在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当地的“旱改水”田正值水稻种植期,农民忙着插秧种水稻。富川...更多

2023-05-22 15:44:42

速讯:前4个月上海市对主要贸易伙伴均实现进出口

今年前4个月上海市进出口总值为1 3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3 5%,其中,出口5586 5亿元,增长16 3更多

2023-05-22 15:24:53

未及时披露7.74亿重大诉讼 中色股份收深交所监管函

未及时披露7 74亿重大诉讼中色股份收深交所监管函更多

2023-05-22 15:28:20

古茗520直播再破纪录,单日成交额破亿

其中,采用云南夏黑葡萄与芝士花茶碰撞融合的超A芝士葡萄,历来都被消费者成为古茗必喝饮品,而作为...更多

2023-05-22 14:24:39

精致生活必备好物 安吉尔航天净水科技新品助力理

成立35年来,安吉尔一直致力于净水科技研发,是净水领域的“扛把子”,自然成为大家的安心之选。安...更多

2023-05-22 14:34:10

呷哺集团开启付费会员模式 单项营收新增或达6亿元

这是呷哺集团旗下多个品牌联合推出的重磅优惠活动。伴随超级会员畅吃卡的上线,呷哺集团正式开启付...更多

2023-05-22 13:28:37

2023肠道大会举办 万益蓝WonderLab第3代小蓝瓶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出席会议并致辞,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博...更多

2023-05-22 13:40:21

“i茅台”发布上线一周年成绩单:注册用户超4000

除了在茅台数字化变革以及渠道拓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i茅台”还充当着茅台与年轻消费群体的...更多

2023-05-22 13:49:08

中国建筑前4月地产合约销售1544亿元 同比增长78%

中国网财经5月22日讯中国建筑今日发布2023年1-4月经营情况简报。期内地产业务实现合约销售额1544亿元,同比更多

2023-05-22 13:45:33

每日看点!呷哺呷哺因“计量违法行为”被处罚 此

根据通报,3·15前夕,上海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湊湊火锅打浦桥日月光店抽取了五样菜品进行现场称重...更多

2023-05-22 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