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超6000万!就业稳当日子暖(十三五·中国印象⑥)
早晨,迎着阳光,雨君飞快地走过北京的街道和人群,奔向工作岗位。作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她刚入职一家国企两个多月:“第一份工作达到了预期,而且能不停学习新东西,每天都元气满满!”
傍晚,追着余晖,陈胜驾车驶过武汉的路和桥。一天的忙碌过后,等待他的是孩子们的欢闹。今年有了二孩,陈胜也跳槽升了职:“没想到疫情期间换工作也挺顺利,要带着同事们,在人工智能领域闯出一片天!”
有人初入职场,有人创新创业,有人谋到新职位,有人做起兼职副业……在7亿多就业人员组成的大市场里,就业的故事丰富多彩,又扣人心弦。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三五”期间,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看整体,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稳定,5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6000万人;看细部,新动能、新业态、新亮点涌现,不断创造着就业新篇章。
点滴变化,映射在工作日常,体悟在百姓心间。
“员工多了,产能上来了,订单排产才跟得上!”在广东佛山一家主打中高端电动自行车外贸的公司,今年以来,厂房扩大了近4倍,员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公司运营负责人何冲说,今年以来,公司产品在欧美非常畅销,基本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借助国内产业链齐全、上下游配套完整以及产业集群优势,中国制造正赢得海外客户。
从笔记本、平板电脑、医疗器械、纺织、机电产品的批量出口,到智能手机、绿色家电、母婴用品、养生保健等消费升级类产品的强劲需求,一笔笔新订单背后,是就业岗位的增加。
——这5年,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带动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至近百万亿元,2016年至2019年,中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78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1300万人以上。
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47岁、来自山西天镇县的温瑞林没闲着。作为一名资深月嫂,她服务的客户一家接着一家,报酬也从早先的六七千元涨到上万元。多年前,从未走出大山,“连跟人交流都胆怯”的温瑞林没想过,40多岁时还能迎来职业的“黄金期”。她做好了打算:“只要客户需要,哪里都能去,干到不能工作再‘退休’。”
如今在中国,像温瑞林这样的家政从业人员有超过3000万人。随着家政、餐饮、住宿、旅游、教育、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和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流通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普通人就业有了新归宿。近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为何就业始终保持平稳?部分答案就在其中。
——这5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带动就业能力更强。进入“十三五”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点,对应的城镇新增就业是190万人次,这比“十二五”时期平均增加了30万人次。截至2019年末,全国7.7亿就业人员中,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升至47.4%。
螺丝、配件、遥控、机身、机架……小小工作间里,各式零件摆满了台面和货架。每天至少六七个小时,山东济南的孙晗都在这里与机械和细节作伴。20岁出头的孙晗从事的是无人机装调检修工作,1年维修的无人机大约有400台,“业务量好的话,月薪上万没问题”。
原先,客人都称他为“维修师傅”,而不久前新职业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的推出,让他有了归宿感。“感觉自己是无人机装调维修岗位的正规军了!现在操作无人机的人很多,但能装调检修的不多,我看好这个职业。”
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大数据管理师、电子竞技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一批批新职业应运而生,背后无不对应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才缺口,也成为不少人就业的时髦选择。
——这5年,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向上,带动就业创业新意十足。目前,中国共享经济参与提供服务者约7800万人;社交电商从业人员规模超4800万人;2019年,中国日均新登记企业2万户,活跃的新动能让就业更灵活更多样。
“多年来我国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在国际竞争力的多次评价中,国内经济、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就业一直名列前茅。”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