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价值线研究院 作者:文刀
近日,上交所官网消息显示,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茗股份)科创板首发事项获得通过。
价值线研究院发现,尽管公司已成功过会,但围绕在公司内控管理、财务质量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仍较为突出。
公司资金充裕无对外借款,连年投入巨资购买理财产品,却募资6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公司高管变动较为频繁,财务总监曾经在一年之内更换三人。
公司过往业绩对税收优惠依赖较为严重,净利润含金量明显不足。此外,品茗股份还存在与关联公司存在共用“品茗”商标的情况,其同业竞争问题也受到较多质疑。
大额购买理财产品 却融资补充流动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品茗股份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作为一家建筑行业信息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品茗股份目前形成了建筑信息化软件及智慧工地产品两大类产品,能够满足各参与主体方在工程项目成本、安全、质量、进度、信息管控等方面常见的信息化需求。
本次IPO,品茗股份计划发行136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5.9个亿元,用于AIoT 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场景化应用研发项目、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研发等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6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品茗股份曾在2019年7月在证监会首次披露招股材料,当时的拟上市地点为创业板,拟募集资金总额仅为3.65亿元。
(2019年招股书说明书)
对比两份招股书可知,在半年多时间里,公司就上调了2.25亿的募资额度,1.65亿投入到AIoT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场景化应用研发项目,另有6000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价值线研究院注意到,品茗股份在报告期内均存在大额的闲置资金。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品茗股份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的金额分别为7000万元、2.19亿元和1.88亿元,上述行为产生的投资收益分别是269.68万元、221.13万元、118.39万元。
此外,品茗股份先后于2016年11月、2018年5月、2019年5月三次进行现金分红,分别为1983.60万元、1467.86万元和2487.21万元,合计金额达到5938.67万元。
品茗股份压根并不缺钱,却紧急提升募资金额,难道真把科创板一级市场当作了“人傻钱多速来”的提款机?
一直以来,不差钱却又来股市进行恶意圈钱的行为备受投资者所诟病,对上市公司声誉亦产生了极坏影响。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去年10月19日科创板上市公司传音控股,仅公开交易10个交易日就发布公告,将净募集的26.75亿元中的25亿元用于现金管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投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引发轩然大波。
和关联公司存在同业竞争
品茗股份实际控制人为莫绪军,直接持有公司32.96%股份,也是公司管理团体的核心人物。而除了品茗股份之外,莫绪军名下还有一家名为杭州品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茗信息)的企业,也在使用“品茗”商号。因此,品茗股份商号存在一定冒用及侵权风险。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品茗信息作为公司关联企业,不仅存在混用“品茗”商号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同业竞争隐患。
资料显示,品茗信息成立于2010年2月,注册地址同样位于杭州。实控人莫绪军持有该公司44.69%的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招股书显示:“品茗信息主要从事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业务,属电子政务领域,主要面向政府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构及类似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的客户,如”银行系统客户“ 。
与此同时,品茗股份认为:“品茗信息与品茗股份所从事的建筑行业信息化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属于不同类型的产品业务,面向不同领域的下游客户。因此,品茗信息不存在从事与发行人相同或相似业务的情况”。
但是,品茗股份又在招股书《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或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一节中(P268)表示:“公司的主要客户为财政审计、高等院校、水利、交通、石化、邮电、电力、银行等特定行业相关单位”。
显然,银行客户属于品茗信息与品茗股份共同的下游客户,因此,两家公司并非“面向不同领域的下游客户”。如此以来,品茗股份与品茗信息的同业竞争问题恐怕就无法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实控人兼董事长莫绪军之外,品茗股份总经理李军、董事陶李义、副董事长李继刚、副总经理章益明、副总经理陈飞军均在品茗信息中持股股份。其中,董事陶李义还在品茗信息担任监事之位,而莫绪军则担任执行董事一职。如此以来,若品茗信息与品茗股份面临到同一客户订单,公司高管将如何平衡其中的利益关系?投资者的利益是否会受损害?
经销商管理体系混乱,引发诉讼
品茗股份在2017年发生的诉讼问题,暴露出公司在内控管理方面的不足。
天眼查信息显示,2017年1月,焦作新天正科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焦作新天正")曾因"丰树"、"品茗"品牌独家代理权问题起诉品茗股份及其全资子公司西安丰树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丰树"),并且在一审中获得胜诉,法院判决品茗股份、西安树要向焦作新天正支出赔偿金100万元。
2017年6月,品茗股份上诉并获得发回重审。但在重审过程中,焦作新天正于2017年10月提出撤诉。资料显示,品茗股份于2017年5月25日进入了上市辅导期。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品茗股份很可能因为IPO问题选择了庭外和解。
从这一诉讼事件可以看出,品茗股份销售人员涉嫌随意授权区域独家经销商资格,公司经销商管理体系较为混乱,公司内部管理存在较大问题,这可能也是公司业务迟迟难以真正走出浙江省内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从销售区域来看,品茗股份销售主要集中在浙江省,2017年-2019 年,公司来源于浙江省内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2.22%、53.81%和 46.51%,公司存在销售区域过于集中的风险。
颇为滑稽的是,在公司面临销售区域过于集中风险的同时,品茗股份又面临客户结构过于分散的风险。
如下图所示,过去三年,品茗股份客户总数量分别为13,734家、17,280家和16,466家,数量庞大且变动剧烈。此外,公司前五十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30.33%、27.16%和32.03%。
可以看出,品茗股份客户分散从而导致公司缺乏规模较大的客户,客户数量过多又增加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工作量和经营成本。从这一个角度来看,公司经销商因独家代理权而发生诉讼额问题也就不难理解。
财务总监频繁更换
半数利润来自税收优惠
实际上,品茗股份不仅客户数量变动剧烈,其高管人员也存在频繁变动的问题,尤其是公司财务总监曾在一年内三次换人,引起了众多投资者的吐槽。
招股书显示,2016年8月3日,品茗股份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王亚波离职,接替财务总监职位的是朱广宁。然而,2017年3月,朱广宁又因个人原因离职,致使公司财务总监只能由总经理李军兼任。
2017年12月,公司监事会主席杨静离职。2018年6月,职工代表监事厉红权因个人原因离职。值得注意的是,杨静曾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核心人员的频繁离职,无疑说明了公司高管人员的稳定性有待加强。而对一家拟上市公司来说,财务总监这一关键岗位的频繁变动往往对导致投资者对其财务质量的担忧。实际上,从品茗股份的过往业绩来看,其净利润的含金量明显存在不足。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下称:报告期),品茗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5亿元、2.22亿元、2.83亿元,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3310.37万元、5577.02万元、7429.41万元。
表面看来,品茗股份业绩似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但在其净利润之中,税收优惠返还却占据了过半比例。如下图所示,2017年-2019年,各项税收优惠在品茗股份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68%、52%、46%,平均占比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重点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系先由企业自行申报享受后税务机关再审查,公司认为其 2019 年度符合重点软件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条件,2019 年度已经暂按 10%税率享受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但若公司最终未通过2019年度重软企业认定,公司则存在被税务机关追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风险。因此,品茗股份2019年净利润还存在“下滑”的可能。
对于品茗股份IPO过程中的其他问题,价值线将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