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讯】记者从重庆市检察院了解到,通过出台并落实司法惠企“17条措施”,截至目前,重庆检察机关已促成涉企案件刑事和解39件、促成调解23件,协同司法行政部门支持了180名社区矫正对象灵活参与经营活动,为民营企业挽回损失超过1亿元。
高某某因侵犯著作权罪被法院判处缓刑,在重庆接受社区矫正。然而高某某在浙江省金华市开办了一家玩具厂,在其接受社区矫正后,该玩具厂经营艰难,面临倒闭风险。为维持工厂正常运营,高某某希望能够变更矫正居住地。检察机关调查核实后,认为高某某理由成立,依法协调社区矫正机构帮助他将矫正居住地变更为金华市,解决了高某某企业经营难题。
高某某就是重庆检察机关司法惠企“17条措施”的受益者。今年6月重庆市检察院出台司法惠企“17条措施”,强调审慎办理涉市场主体案件,建立健全涉企业案件甄别机制,对涉企业案件一律做特殊标识,一律进行经济影响评估;充分考虑疫情对企业偿还能力的影响,准确区分因生产经营困难暂时无力清偿贷款与贷款诈骗、骗取贷款犯罪,严格把握正常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积极开展“挂案”清理,督促立即撤销陈年积案,加快办理在侦案件,为企业卸下“包袱”等。
重庆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注重引导检察官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司法理念,加强对民营企业司法保护,努力缩短涉企案件办案周期,减少企业诉累,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陈国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