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协鼓励人民币多元化支付方式
可投诉举报拒收现金行为
本报北京10月27日讯 记者郭子源报道:近年来,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数字金融服务已深度嵌入社会生活,在便利了交易与支付结算的同时,却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突出表现为少数商户图方便只接受非现金支付、拒收人民币硬币甚至纸币,给部分消费者带来困扰。为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和现金流通秩序,引导公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国银行业协会于10月27日向银行业会员机构和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包括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鼓励人民币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谐发展等。
“消费者如果发现拒收或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可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城市政务热线、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中国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整治拒收现金的公告》的要求,如存在违规行为,要在期限内完成整改。“人民币是法定货币,体现国家信用,非现金人民币、现金人民币都是人民币的支付方式,保证人民币现金的顺畅流通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
同时,还要鼓励人民币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谐发展。一方面,金融机构既要鼓励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也要维护正常的人民币现金支付,保障金融消费者的支付方式选择权;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农村、山区等地区的支付环境“数字化升级”,消除支付领域数字鸿沟。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消费者支付需求多种多样,现金支付习惯和偏好仍然广泛存在。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深化网点转型、助力提质增效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以及欠发达地区客户群体的金融支付需求,既大力发展线上服务,也适当保留柜面服务和现金存取设施,保障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避免引起局部金融排斥现象。
“节假日期间,社会对资金特别是现金的需求也较为集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统筹做好营业网点安排,加强头寸管理和资金调度,在确保现金供应和流通的基础上,提高交通、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的支付便利性。”上述负责人说,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要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提升流通中现金的整洁度和安全度,减轻消费者的用现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