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林小昭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对第一财经分析,中央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国土空间作为一切发展活动的载体,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优化国土空间配置
冯奎分析,在国土空间布局上必须强化落实国家的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等各项要求;必须科学谋划高品质的城市空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空间,构建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在支撑体系上,需要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等,使得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空间,离开空间的话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在有些空间利用上,还有很多潜力可挖,也就是要优化空间结构。
牛凤瑞说,有些空间发展比较大的地方,应该有相应的资源配置,这样能提升国家的整体要素配置效率。优化国土空间,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有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才有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地节约资源。
在国土空间优化的过程中,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十分关键。冯奎说,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正在加速体系化,这一体系的内容包括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发展;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还包括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等等。未来,这一体系的内涵还会深化、内容还会丰富。
冯奎认为,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增长极,抵减经济下滑的压力;有利于形成比较优势,提升发展效率,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科学布局,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安全的目标。
这个过程中,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尤其是提高发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带动引领作用,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2018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带动引领作用。
去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牛凤瑞说,鼓励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符合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优化国土空间配置的一个必然趋势和要求。中心城市、城市群所在地区都是资源配置比较好的区域,“城市密集区应该是我们国土空间优化的结果,进一步顺着这个发展趋势去做,就能取到更好的发展质量。”
“城市在一定规模限度内,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资源配置的效率是越来越高。”牛凤瑞说,目前来看,发展城市群、都市圈,提高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是当前的主要着力点,这些地方也是投资的重点,是创新的中心。
新型城镇化仍有很大空间
全会提到,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冯奎说,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农业转移人口变成新市民的进程等方面指标来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任务都没有完成。面向现代化远期目标,新型城镇化应该有所作为、同时也大有可为。在中国国情条件下,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推进新市民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的过程。
在今年9月25日举行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0”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说,当前的城市化率统计了所有的外出农民工。但是这些人没有得到城市的户口,没有享受到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就业不稳定,由于收入偏低,基本公共服务没有享受到,“他的消费就是打折扣的,相应抑制了他们的消费。”
蔡昉举例,有研究表示,如果把农民工转化为城镇户口,即使工资没有提高,都能提升27%的消费。目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仍然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6个百分点,如果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缺口填平,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力。
冯奎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紧抓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从根本上来讲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同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于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发掘出中国长期增长的最大潜力将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