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3的贫困人口在沙漠。治沙,治穷,是库布其治沙人的梦想,也是坚守了30多年的事业——让“死亡之海”重现生命绿洲,创造6000多平方公里“沙漠变绿洲”的奇迹,让10万贫穷困苦的沙区农牧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2017年12月,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库布其治沙带头人王文彪“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
治沙,迎难放手一搏
王文彪出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杭锦淖尔村,边上的库布其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
儿时的王文彪有两个梦想,一是梦想沙漠能变成绿洲,二是梦想沙漠里能出现一条路。
1988年,28岁的王文彪到杭锦盐场任场长:盐湖和生产设备被黄沙覆盖,每年亏损500多万元。王文彪说:“不制服沙漠,沙漠就会‘吃’掉我们。不如放手一搏,干他一场!”
“盐场每卖一吨盐,就拿出5块钱种树!”在一片质疑与踌躇中,王文彪带领盐场多次尝试后,一棵棵鲜活的小树苗排成了长长的“护卫队”,盐厂也扭亏为盈。
随后,王文彪决定修路,而且要建绿化带,给公路穿上“防护服”。3年后,一条65公里的穿沙公路修建完工。盐场每年光运费就能节省1500多万元,外运产品销量一路增长,主打产品——硫化碱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第一。小盐场脱胎换骨成为亿利资源集团。
2000年,王文彪决定启动库布其沙漠锁边林工程。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建设,一条长242公里、宽5—10公里的沙漠锁边林带在库布其的北缘扎根,为后续的沙漠绿化和沙漠生态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治穷,深耕绿色经济
路修通了,可乡亲们的日子怎样才能富起来呢?公路两侧种植的甘草是一种中草药,王文彪想,如果让农牧民都种甘草,既能让更多的沙地被绿化,又能赚钱摆脱贫困,岂不是一举两得?
1998年,亿利发动当地农牧民大规模种植甘草,公司集中收购。2000年前后,公司发展起了以甘草为主的沙漠绿色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经营业务,还成立了沙漠健康产业研究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我就不信沙漠里掘不出金子。”尝到甜头的王文彪开始深耕“绿色经济”,打造出以生态修复、工业、能源、牧业、健康、旅游为主的6条产业链,探索出一条“治沙、生态、产业和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的道路。
当年的第一条穿沙公路如今充满生机
经过治理,库布其沙漠成为一座生机盎然的沙漠绿洲,沙尘天气减少了90%,降水量成倍增加,动植物由100多种增长到500多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极大恢复。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因绿而富,来库布其沙漠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2010年,斯仁巴布夫妇与两个村民一同承包了沙漠越野项目,年底一算账,每家净赚10多万元。
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亿利集团采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推动脱贫。所谓“一产扶贫”,主要是生态种养殖业扶贫,亿利集团先后通过流转农牧民土地、农牧民入股等方式,帮助3000多户农牧民获得了大量的沙漠土地租金。“二产扶贫”主要是贫困户参与工业园区及光伏产业建设和运营扶贫。通过租用沙地、工程发包、劳务外包等方式,带动5170人致富。“三产扶贫”主要是通过旅游产业扶贫。亿利利用库布其沙漠公园旅游业,带动周边1303户农牧民发展起家庭旅馆、餐饮、民族手工业、沙漠越野等服务业,户均年收入10万多元,人均超过3万元。
库布其治沙扶贫模式将漫漫黄沙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沙,生动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为可喜的是,如今,库布其生态产业治沙扶贫模式已在其他贫困地区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