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下载一个我赚五块钱” 买菜APP推广“战争”背后
“先生,新用户有优惠券,您感兴趣吗?”“女士,这里送您108元的红包!”“大姐,您知道可以用手机买菜吗?”大兴区经海三路和科创十二街路口,推广员小刚,指着手里宣传单上的二维码,推荐着某款买菜APP。“有人下载,我就有钱赚。您下单有优惠,我赚五块钱。”小刚不避讳,这是一笔双赢的交易。
如今,越来越多的买菜APP加入了推广“战争”,这些深入到社区里的争夺,目的不只是为了消费者通过他们的APP买菜,还为了拉流量,更准确说是新概念的“私域流量”。
推广
每拉一个新人都有奖励
穿着带有鲜明主题色的马甲,小刚不断挥舞着宣传材料。虽然总遇上摇手拒绝的人,但他一直面带微笑,行色匆匆的路人似乎不是他的目标,他专门找手里拎着菜的行人套近乎。
小刚是一名推广人员,但跟传统推广不同,他没拿任何小礼品——鸡蛋、牛奶、水果什么都没有。“现在这种东西已经不吸引人了。”小刚笑了,“人家会觉得你送的东西都是不新鲜的,还不如直接给红包、给奖励。”
“奖励是双向的,消费者有,我也有。”小刚说,消费者下载APP,作为新用户,会得到108元的红包,用来抵扣消费额。除了这108元,还有额外的赠品券,需要输入小刚提供的推广码。“那是一串数字,就相当于我的工号。您自己在应用市场下载APP,是没有这个赠品券的。只有输入了推广员的推广码,才有赠品券,也算我一次业绩。”小刚拿过记者的手机,熟练地输入推广码,“喏,可以领赠品了,购物满18块钱就有赠品。”
作为公司拉新组的一员,小刚平时的任务是游走在各个社区、写字楼或者人流密集区,拉新客户下载、下单。推广员的收入构成一般是四个部分——底薪、绩效、提成、冲单奖。“底薪3000块钱,绩效1000块钱,这是固定的。”提成比较复杂,拉一个新客户下载并下单购物,奖励推广员5块钱,该新客户复购再奖励8块钱,再买第三、第四次又各奖励12块钱。这样算下来,一个新客户用买菜APP下单购物四次,小刚可以拿到37块钱的奖励。“一般认为用了四次,就算比较稳定的老客户了。”除了提成,还有冲单奖,一个月发展55个这样能下单四次的客户,小刚能拿到3000元的冲单奖。
“干得好的话,一个月一万二三吧。”怎样才能干得好?“光脸皮厚是不够的,还得腿勤快、嘴会说,最关键要会看人。”小刚说,刚入行,公司会安排师傅带,跟着学。记者联系了某买菜APP的人事老陆,他告诉记者,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买菜APP不仅在抢客户,也在抢人才。应聘者如果面试合格,最快两周就能独立拉新。老陆直言不讳:“学历、经验没什么要求,最关键就是会沟通,会看人,能看出来哪些是目标群体。”
目标群体有什么特征?“一般的话,主要还是年轻人吧。你看他经常拎点菜回家,证明喜欢动手做饭。然后下班晚的,没时间买菜的,都是潜在目标。”
竞争
两家前置仓就隔一道墙
后续的服务,并非推广员的工作。多数买菜APP有专职的推广员,也有少数骑手兼职推广的。随着买菜APP布局越来越密,北京中心城区的推广“战争”日趋缓和,“战场”慢慢开始向近郊转移。在新的“战场”,后续的服务比拼已经展开。
“一开始是拼优惠券,然后是拼配送速度,接着就是看长期的活动力度,退换货等等。”小刚说,对一个买菜APP来说,前置仓的分布,才是最关键的。
所谓前置仓,就是设置在社区里的小型仓库,相对于大型中央仓库,这种小型仓库更像一个社区店面,但它们并不直接零售商品。前置仓一般每3公里设置一个,每个仓配备12个人左右。所有这些买菜APP,都是依靠密集的前置仓,才能达成3公里内最快30分钟送达的承诺。
通州区运河明珠家园附近有一个不大的小院,这里有每日优鲜和美团买菜的前置仓,还有叮咚北方运营中心。绿马甲、红马甲……在这一个院里穿梭来往,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
最夸张的直接竞争,在朝阳区美景东方小区底商,这里刚刚新开张才一个月的美团买菜前置仓,直接就设置在叮咚买菜隔壁。“跟它对着干!”美团买菜的工作人员毫不避讳这种剑拔弩张的竞争关系。
叮咚买菜APP的骑手小石说,遇到同行很正常,根本没工夫多看一眼对方。而做推广的时候,如果遇上同行,气氛会稍微有点尴尬,但核心是产品和服务,“就是你能多快送到,退换货有多爽快,很简单。”
记者将定位地点选在亦庄城乡世纪广场,分别在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每日优鲜下单。因为是周日中午的繁忙时段,所以送货速度都超过了他们声称的“最快30分钟”。叮咚买菜耗时42分钟,美团买菜耗时94分钟,每日优鲜耗时47分钟。三家均表示,遇到质量问题,可以退换货。
解密
社区私域流量更值钱
“要不你进个群吧。”小石除了送货、推广,有时候还拉消费者进群,这是进一步套牢消费者的手段。小石拿着记者的手机扫码进群,“这下就是一家人了”。可以看到不断有客服在发送优惠信息,同时也处理一些售后问题。
“这种竞争其实在五年前就发生过,并不新鲜。只不过那时候是很多草根创业者在做社区生鲜,现在是互联网巨头们在做。”日新智库CEO佟志强曾从事多年社区生鲜产业,他认为买菜APP推广是为了锁住客户,“现在都在抢社区的资源,‘最后一公里’的竞争非常激烈。社区里最宝贵的资源,当然就是人了。不只是互联网巨头想把客户锁住。还有很多资本想进场,比如物业公司。地推不都是想进社区推广吗?物业直接把这件事办了。也有开发商已经开始做社区精品超市了,甚至以后房产中介做社区生鲜,我都不会意外。”
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京商论坛,主题是“新消费、新业态”,北京市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发表了关于新消费形态的演讲。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越来越多的资本意识到,消费者需要的是有温度的社区经济,“疫情期间,买菜APP的活跃度激增。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光是用手机买买菜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了。以前社区小店的店主和居民关系近、融洽,他们成了第一批做社区生鲜团购的人。现在资本进场,用地推的方式,主动亲近社区,这就是为了获取所谓‘私域流量’,这种通过下载使用APP得到的流量,是相对牢固的客户群。线上最终还得在线下落地,不管是前置仓还是社区小店,以后社区居民可能更喜欢亲近这些身边的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