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基金规模分化现象日益突出。当前,基金数量已超过7000只(份额合并计算),公募基金市场也发生了结构性大分化:三季报规模在百亿以上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达到64只,比去年末增加43只;而规模低于2亿的小微基金达到1900只,在市场中占比接近三成。
小微权益类基金突破1300只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报,7132只具可比数据的公募基金中,有1900只的管理规模低于2亿,占比达到26.64%,比去年末增加29只;规模低于5000万的基金有652只,这一数据比去年底多出了125只。
小微基金中数量最多的是权益类,有1307只,占比68.8%,其中混合型基金达到854只,主动股票型有120只。今年债市大幅调整,规模低于2亿元的债券型基金数量大增111只,达到469只,增幅高达31%。
小微权益类基金超过1300只,华南一位基金公司高管认为,首先是因为公募基金总体数量在扩容,今年新发基金超过1100只,权益类新发的超过700只;二是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资金向头部优秀基金集中的趋势明显;三是随着公募FOF、保险、银行等机构资金占比增多,权益基金投资风格趋于理性,绩差基金、小微基金被边缘化;最后,基金行业“炒小炒新”、“赎旧买新”等现象也让存量老基金的规模面临萎缩的压力。
除了市场扩容、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带来的规模分化外,基础市场行情的变化,也是小微基金数量增减的重要影响因素。
沪上一位大型券商基金研究人士分析,一般而言,在股债市场回暖期间,基金净值上涨叠加投资者净申购,不同类型的基金规模都会扩容。而在市场下跌区间,基金净值下跌投资者净赎回,公募基金的整体规模也会下台阶,小规模基金数量增多。
根据记者的统计,2018年熊市期间,规模低于2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有1191只,而在2019年底、2020年三季度两个阶段,这一数据分别为1105只、974只,这区间股市回暖,小规模基金数量也随之减少。
迷你基金业绩逊于同类产品
从基金业绩来看,规模偏小基金业绩要逊于市场平均水平。以主动权益类基金为例,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三季报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35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前十月平均收益率为22.95%,比该类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低了7.04个百分点;而规模低于2亿元的小微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27.38%,与平均水平相差2.6个百分点,不过中长期收益率的差距相对较小。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市场部负责人分析,根据他多年基金营销的经历,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较小通常为以下原因:一是产品长期业绩不佳,净值缩水,投资者赎回止损;二是部分机构占比较高的权益基金,达到收益预期后出现赎回;三是部分基金阶段性业绩表现亮眼,持有人获利较多选择“落袋为安”。
在这位市场部负责人看来,从长周期来看,规模和业绩是存在正相关关系的,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和管理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但从短期来看,阶段性业绩表现亮眼反而会引发投资者的获利了结。只有那些在中长期获得稳健收益、回撤较小的基金,才会获得投资者的长久信任,并实现规模的持续扩容。
从小微基金的分布看,上述1900只基金分布在133家基金管理人中。旗下小微基金数量最多的基金公司多达61只,14家基金公司旗下小微基金数量超过30只。如何处置小微基金也成为这些公司面临的重大课题。
沪上上述大型券商基金研究人士分析,140多家基金公司中,即便加上货基规模,也有约40家公募管理规模不足100亿,这些公司面临着非常大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由政策引导的产品创新在加速,但都集中在头部公司,中小公司基本缺席了创新产品,行业间的资源分化和产品规模分化愈加突出。
“基金公司还是要继续加大投研和产品管理能力建设,做好存量产品长期业绩。未来基金规模向业绩头部公司集中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小规模基金较多的中小公司只要做好长期业绩,仍然有机会‘后来居上’。”该研究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