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1月2日讯(记者 曾蔷 王金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金融必须面向亿万人民群众。”在近期举办的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及“全面增强金融的普惠性”时表示。
近年来,各类科技正在加速助力金融创新和普惠金融建设。央行与银保监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降低了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显著增强了民众的金融服务获得感。
当前,在普惠金融领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正依托强大的规模、庞大的网点布局、雄厚的科技实力等诸多优势,大刀阔斧地进军普惠金融。而对于众多缺乏科技基因的传统中小银行而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通过金融科技以提升自身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确实是挺难的。”海口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敏近日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坦言道。“特别是,技术和业务融合有一定难度。做业务的不懂技术,做技术的不懂业务。我觉得科技和金融业务的融合特别重要,有不少中小银行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并不少,但是科技与金融业务的融合有的时候效果不是很明显。”
“有些人对普惠金融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贷款价格要绝对“低”才算是‘惠’。我个人认为,商业业务要做好做大,最基本的要求是商业上要可持续,这就要确保客户要能赚钱,银行信贷业务有一定合理的利润,这样才能持续的把业务做下去,才有动力逐步把业务做好做大。” 吴敏认为,商业可持续、风险可控、有一定的利润,这才是一个健康的普惠金融状态。
科技引领打造普惠金融生态圈
今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李克强表示,要进一步推动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发展普惠金融,做到既有效增加信贷投放量又明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之一在于小微企业平均寿命短,相对来说为其提供贷款需要承担较多的风险。早在2018年,在第十届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在谈论金融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时表示,“美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
提及小微金融难做的原因,吴敏颇为感概,他坦言,“小微企业大多风险相对较大,没有抵押物,银行控制风险比较困难;另外就是银行做小微企业贷款的运营成本比较高,因为运营成本高,再加上风险成本以及资金成本,要覆盖成本贷款利率就不会太低,如果收益不能覆盖成本,在商业上也是不可持续的。”
尽管面临诸多难题,海口农商银行却在这个领域已扎根多年。自2014年开始,海口农商银行便开始把小微金融作为该行的三大战略之一。随后,引进德国IPC公司微贷技术,于2015年4月成立小微企业金融事业部,2017年11月更名为普惠金融事业部,部门配备专门的微贷团队,专门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同时,也带动支行基层信贷员及小额信贷员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我们是切切实实认识到,深耕小微金融,既是政策要求,也是我们作为地方性中小银行的必然选择。”吴敏表示。
吴敏进一步指出,要借用新的技术,让风险、运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普惠金融做的很好,有的虽然利率偏高,但是确保了业务的可持续性,像孟加拉国等,他们做得挺好的。实际上,我国普惠金融做得也是很不错的,利率也不是很高,如果能通过一些好的办法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和运营成本,在确保商业可持续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利率,这样的话对普惠金融来说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据介绍,海口农商银行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对提升自身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例如探索和推广“大数据+信贷工厂”普惠金融模式,依靠大数据助力小微金融转型发展。前台营销是互联网获客或app展业,比如我行和美团在海南合作发行联名信用卡,从美团app可以直接申请;中台集中化专业化审批,按照工厂化、流程化方式,随机分配给专业审批官进行审批,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信用风险;后台集中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监测和预警、集中贷后管理、催收、诉讼等。全程用大数据做支撑,建立数据模型,包括精准营销、反欺诈,大数据风控授信模型等。
以科技引领为指引,海口农商银行将“自主可控”作为科技建设的方针,致力于打造普惠金融生态圈,所有系统研发,要么完全自主,要么全程参与,并掌握了核心技术,为应对“互联网+”变革金融浪潮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开放“合理化建议”窗口,激发员工乃至客户变身农信社创新发展的主人翁,积极吸收“接地气”的建议,创造性地改进服务思路和方式。
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9月末,海口农商银行共向8819户小微企业,累计发放小微贷款389.96亿元;2018年以来,共向548户民营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04.94亿元,截止2020年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214.71亿元;大力支持省市重点项目80余个,总授信额度291.61亿元,累计发放项目贷款金额242.49亿元,贷款余额60.22亿元。
以“工匠精神”专注普惠金融
作为服务城乡的地方金融机构,海口农商银行除了在支持小微上大做文章外,还积极发挥着“支农”的主力军作用,以确保行政村便民服务点全覆盖和村级金融服务站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力助推民生工程,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在吴敏看来,乡村振兴最重要一点是乡村产业要兴旺。“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特色产业,如果特色产业发展可持续,金融企业进一步提供融资服务,帮助乡村发展经济主体,形成乡村产业集群,对振兴乡村大有裨益。”
在产业扶贫方面,海口农商银行大力支持了海口市菜篮子农贸市场项目、海南龙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海南罗牛山文昌鸡育种有限公司文昌鸡养殖基地、海南卓津蜂业有限公司蜂蜜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工作。其中,海口市菜篮子农贸市场项目帮助解决了全市居民“买菜贵”的问题,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值得关注的是,为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加大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金融广覆盖,海口农商银行在海口市共设立66家营业网点,覆盖20多个乡镇,2018年8月完成辖内便民服务点100%覆盖;11月完成贫困村便民服务点金融服务站建设;12月完成47个金融服务站的建设,真正实现了“便民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打通了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推进了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均等化建设。
据吴敏介绍,截止2020年9月末,海口农商银行在海口市20多个乡镇设立66家营业网点、在海口的街头巷尾设立129间自助银行、深入农村地区建设238个便民服务点。此外,还积极落实海南农信“移动金融”战略发展,推广海南农信手机银行app,截止目前已为261万客户提供手机银行APP线上服务,提供7*24小时安全便捷金融服务,年交易笔数1361万笔,交易金额1380亿元。“我们一直都是扎根基层,真正带着感情来做普惠金融,或者说是一种工匠精神,特别是农民小额贷款。”
以金融扶贫为例,海口农商银行对海口20多个乡镇的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逐户走访调查,以创新产业扶贫贷款模式为抓手,推出“党建+银行+企业(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成立海口农商银行金融扶贫党员先锋队,通过“党建下沉”,将金融服务和产品送到田间地头。2019年,海口农商银行共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444户,金额436.93万元,占全海口市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的79%,助力海口市金融扶贫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一,获海口市金融办发函致谢。截止2020年9月末,在扶贫领域,海口农商银行已为海口1652户贫困户送去扶贫资金2432万元,产业贷款2.42亿元,是海口市金融扶贫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