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1月15日讯 日前在“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的2020 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上,胃肠间质瘤(GIST)、胶质母细胞瘤(GBM)领域的创新治疗方案及疗法备受关注。
此次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近100个前沿专题,涉及肿瘤相关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转化、创新产品及医院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新方案:GIST耐药突变,瑞派替尼从源头解决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肿瘤。目前,在晚期GIST患者的靶向治疗领域,具有广泛异质性的原发和继发耐药突变问题是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临床难题。在本届CCO胃肠间质瘤(GIST)专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在“胃肠间质瘤药物治疗进展”报告中指出,KIT(75%~80%)或PDGFRA(5%~10%)基因突变是绝大多数GIST患者原发耐药的主要原因,且存在不同突变位点出现频率差异较大的特点。而在继发耐药突变中,KIT基因点突变也较为常见,且同样存在异质性。研发能广谱抑制各种原发和继发耐药突变的TKI被认为是改变晚期GIST治疗现状的关键。
靶向KIT开关口袋的新型TKI——瑞派替尼被认为可以从源头解决由原发及继发基因突变导致的GIST靶向治疗耐药问题。作为一种新型TKI,瑞派替尼区别于以往传统TKI竞争性结合三磷酸腺苷(ATP)的独特双重作用机制,同时还能抑制开关口袋和活化环开关,两者相互协同,可强效抑制广泛的KIT和PDGFRA激酶的不同突变形式,更符合GIST患者肿瘤异质性的临床特点。
新疗法:肿瘤电场治疗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作为肿瘤领域一项全新的治疗手段,肿瘤电场治疗于今年5月正式在中国内地获批,成为15年来首个在中国内地获批用于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创新疗法。
本次CCO大会上,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梅奥诊所神经肿瘤科主任Joon Uhm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赛克教授对肿瘤电场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其在GBM诊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实践经验进行了学术报告。
同时在同大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和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联合分会场同期召开的2020 广东神经肿瘤学术年会上,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牟永告教授等担任大会主席,与会专家同样针对肿瘤电场治疗在GBM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肿瘤电场治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低强度、中频交变电场,作用于增殖癌细胞的微管蛋白,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增长并使受电场影响的癌细胞死亡。Joon Uhm教授介绍,目前临床研究已证实,肿瘤电场治疗可有效延长GBM患者的OS,并维持生活质量。基于确证的临床数据,在新诊断的GBM中,肿瘤电场治疗已被纳入梅奥诊所临床试验及非研究性治疗标准,而在复发患者(早期复发、KPS评分良好,既往未接受BEV治疗)中被推荐与化疗联合应用。
新理念:院长论坛谈新时代的医院管理与发展之路
后疫情时代,如何构建医院健康快速发展的新秩序,推动医院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每一位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命题。在本届CCO大会上,由再鼎医药支持的中国肿瘤学大会医院管理分会2020医院院长论坛,作为大会唯一非临床主题论坛带来了这一话题相关的深入探讨。
院长论坛在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以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教授的带领下,已成为医院管理领域内以高端、创新、融合为特色的医院管理交流平台。
论坛主要聚焦对公立医院经营与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内外部因素展开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