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1月17日讯 (记者 贺建明)11月17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阿里地区脱贫攻坚成果情况。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阿里地区统筹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转移就业、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兜底等措施,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以来,全地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6183户23159人全部脱贫,7县全部脱贫摘帽,139个贫困村(居)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8.7%下降到零。”阿里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袁富国介绍说。
产业扶贫始终是阿里地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通过全面落实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运营产业项目的经济效益,带动了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目前85个完工产业项目中已投入运营75个,利益联结13466人,直接带动建档立卡群众7283人,年人均增收1400元。此外,阿里地区将就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出路,举办技能培训班475期培训20356人次,其中建档立卡群众8122人次;组织农牧民转移就业3834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群众1253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14亿元。
阿里地区还持续强化“志智”双扶,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采取面对面、点对点集中宣讲、开办夜校、入户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政策举措,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加大扶志、扶智、扶勤、扶德力度,注重培育群众主体意识,推动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我要发展”转变,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当前,正处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叠加期和历史交汇期,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袁富国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乡村人居硬件环境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积极适应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形势转变,分类确定需要取消的、接续的、完善的或强化的扶贫政策;围绕农村全面振兴,兼顾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做好‘十四五’项目建设统筹规划,为乡村全面振兴打好规划基础,让广大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