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李树超
证券时报记者 李树超
近日,多只绩优基金“闭门谢客”,纷纷公告实施大额限购或暂停申购举措。多位行业人士分析,绩优基金限购可能涉及政策要求,基金投资限制,保业绩排名,以及为“新基金”发行让路等种种考虑,但部分人士建议,不宜随意限购,基金限购应形成制度化规范,并给予投资者合理预期。
多只明星产品实施限购
11月18日,由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发布公告称,为了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该基金自11月18日起暂停接受1万元以上申购、转换转入申请,A类份额和C类份额分别判断。
同期,正处于开放期的东方红睿玺三年定开混合也实施大额申购限制。该基金近日公告称,自11月17日起,该基金各类份额分别暂停接受单个基金账户1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A类份额含转换转入)业务申请,11月18日起,该基金各类份额将暂停办理申购业务,赎回业务办理不受影响。
资料显示,东方红睿玺在此前三年封闭期净赚超70%,并于11月16日~11月27日开放,仅开放申购两日便再度“闭门谢客”。记者从渠道处获悉,该基金开放首日即引发120亿元资金抢购,适度控制基金规模也将有利于建仓管理和平稳运行。
同期,天弘策略精选、华商润丰灵活配置混合、安信新目标,以及处于分级基金整改期的兴全合润等多只绩优基金也实施大额限购,单个基金账户单日限购1万元到100万元不等,部分基金发布了暂停申购的公告。
谈及上述基金限制申购的原因,华南一家公募投研人士分析,近期基金限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分级基金在整改期内实施限购,这属于正常情况;二是部分“固收+”产品的限购,可能与基金的投资运作有关,比如债券的底仓有限,配置股票比例不敢放大,基金通过限购可以控制相对的股债比例;三是部分绩优基金在年末关键时点限购,也有保排名的嫌疑,尤其是限制大额申购的产品,可以防止机构大进大出影响基金净值排名。
沪上某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基金限制大额申购属于行业内较为常见的现象,多基于从保障投资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尤其是在市场行情较为火爆时,长期业绩表现优异的基金会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容易出现短期内新增申购规模过大的局面,这会给基金经理的整体投资布局带来挑战。
限购应形成制度化规范
业内人士认为,绩优基金限购,更多是从基金的投资布局角度出发,通过人为控制基金投资管理的最佳规模,也可以更好保护持有人的利益。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向记者透露,部分实施限购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实际上是“固收+”基金,在投资上以打新策略增厚投资收益,如果规模过大可能就会摊薄收益,打新策略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不过,有行业人士认为,在新发基金较多的情况下,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老基金限购,可能涉及服务同一基金经理的新基金发行的目的。上述华南公募投研人士透露,部分绩优基金经理对老基金实施限购,可能是为了给即将发行的新基金的认购“让路”。今年基金赚钱效应较好,各家公司都在积极发行新基金,对同一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老基金限购,可以引导投资者去认购新基金。
此外,还有行业人士认为,基金限购或暂停申购类似于股票停牌制度,在基金投资运作中有随意化的现象,而且“绩优基金限购,较差基金不限购”,对投资者也是显失公平。
上述华南公募投研人士认为,由于投资范围面向市场的容量限制,并考虑到二级市场上的流动性等因素,部分开放式基金会涉及规模限制。
“规模限制可以,但不可以随意为之,基金限购应形成制度化的要求,比如实施规模限制的条件应在招募说明书中公示,给投资者合理预期。”该人士称,“当前新基金发行多数设置规模上限,基金的持续营销也理应参照发行时的要求和理由控制规模,不能让新基金发行规模的限制成为市场营销的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