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土坯砖瓦房经统一改造,装上了现代化酒店设施,变成个性化民宿客房……而房东老两口变成双职工,民宿统一出租给政府,另外安置的新房免费住,每年能收7000元租金,还能在旅游公司挣些钱。发展旅游让明星村村民尝到了“甜头”,也坚定了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村民陈泽华等村民支持政府发展旅游的信心。
11月2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陕西省委网信办承办的“决胜2020·陕西担当”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了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的明星村。
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的土坯砖瓦房变身民宿吸引游客。
土房改造成民宿洋房6旬夫妇变双职工领了补贴还拿了工资
陈泽华说,他和老伴都盼着村里的旅游公司越办越好游客越来越多,“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儿,村里旅游公司办得越红火,我们能在旅游公司打工,每人都能按月领取1800元的工资,每年至少要多收入2万多元。”
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村民陈泽华接受媒体团采访。
陈泽华所说的公司是明星村为发展农旅融合,做旅游日趋火爆而成立的陕西明星沧海桑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据该公司执行经理刘祥旭介绍,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开园的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沧海桑田”旅游景区,千亩桑海、精品民宿、乡村酒吧、天空之境、玻璃水滑、桑博园、智能化蚕室等网红打卡地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带动乡村景区及周边50余家民宿、餐饮及2000多名农户增收和150名村民就地创业就业,其中仅贫困户直接参与达80多人。
延伸产业链条石泉县明星村打造的桑叶成为吸引游客品尝的美食。
“桑海桑田”产业延伸成旅游品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据明星村党支部书记刘家满介绍,他们村是石泉县有名的养蚕大村,年养蚕6000余张,小蚕共育2800余张,养蚕大户281户,发展桑枝食用菌10万袋、桑园养鸡20万余只。虽然家家户户都有桑园,但均未成规模,随着劳动力输出,桑园多数闲置,资源长期未有效发大的经济作用。
在石泉县全域旅游规划下,明星村按照“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等模式,通过“集中劳力,集约土地,集聚资金”,相继流转桑园土地2000余亩发展乡村旅游,建成桑品种博览园、果桑采摘园、桑海小木屋、桑海酒吧等一大批旅游体验项目,配套建设了桑栖旅游环线、供水系统、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标识导视、乡村大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而这一系列服务点延伸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石泉县东线旅游的品牌景区。
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村民刘玉家接受媒体团采访。
今年32岁的刘玉是明星村15组村民,早年在石泉县城从事宾馆饭店管理等工作。其父亲因病被纳入贫困户,为能多照顾父亲,今年9月,刘玉放弃了在县城的工作回到老家明星村的旅游公司做了名管理人才。
让刘玉没有想到的是,在乡下老家她每月竟然有4000多元收入,这比她在县城打工还多了2000元。“工资没降反而增让我很满意。”如今,在做好管理工作外,刘玉还积经常在空闲时间做游客管理和服务,“我想好好干,争取早日到公司入股,谋取更大的发展。”
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的万亩桑田打造的农旅融合基地已成为当地知名景点。
贫困户当保安帮游客照相获赞大桑田成村民致富田
59岁的明星村村民刘培元早年因病致贫生活困难,自从景区开园以来,他和老伴也都在村里的旅游公司打工,每人月收入1800元。现在,他还经常帮游客用手机拍照,“游客常夸我照相技术好,被人尊重的感觉让我心里美滋滋的”。
如今,在桑园体验桑葚采摘、在桑海民宿休闲度假、在农家饭庄吃蚕桑宴等蚕桑特色美食、在蚕桑博物馆开展研学之旅、在电商中心通过线上开展营销等产业已为明星村注入了更多的发展元素。
而随着村内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带动蚕桑产业发展,明星村以桑叶为原料的桑叶茶、手工粉条、面条等成为俏销产品、蚕蛹也被端上了游客的餐桌。这些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延伸了产业链条,让“大桑田”也变成了百姓的“致富田”,像刘培元、陈泽华等一批勤劳致富的典型成为当地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比学赶超谋求高质量生活的明星。(记者 毛明博 宋洋 通讯员 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