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1月27日讯 今日,“2020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要好,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其他发达国家要发展好,同样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以下为演讲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我首先要祝贺“2020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召开,并且很荣幸应邀在论坛上做一个报告。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各位交流一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点学习心得。
过去我们国家对发展的定位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前大家的认识是一个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但是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作出了新发展格局的论断。在其后,也在几个重要的场合,对这个看法重新进行了论述。由于我们过去是前面提到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现在提出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不是改变了发展的方式,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在世界的贸易当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巨大。如果中国改变了发展的模式,影响的不仅是中国,也会影响世界。所以这个论断提出来以后,在国内、国际上都受到高度的关注。
从我自己的学习心得来讲,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新发展格局的看法,我想有短期的原因,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每个国家都受到很大的冲击,相对来讲,我们新冠疫情发生得早,但是我们的防控有利,所以生产很快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程度。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还在疫情当中,他们的生产,他们的需求急剧萎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预测,今年的贸易可能下滑30-32%之间,或者是二战以来最大的贸易下滑,这种状况,我们的出口市场必然萎缩,国内生产出来的东西,更多的必须在国内消化,这是短期的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出口,可是我们的经济还要发展,生产出来的东西,同样必须更多的在国内消化。我想这是短期的背景,但是更重要的,我觉得新发展格局,反应的是经济运行的基本道理。
过去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出口在国内生产当中比重最高的是2006年,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35.4%,1/3高一点,但是在2019年的时候,出口所占比例是17.4%,从35.4%下降到17.4%,已经减少了50%,为什么会下降到14%,反映的是两个,一个是我们的经济体量扩大了,一个是我们服务业的比重提高了,为什么这两个是主要的原因?大家知道现代制造业规模经济很大,规模经济大的话,如果你的经济体量小,生产出来的更多的必须依靠国际市场来消化,如果你经济体量大的话,生产出来的更大的部分就从国内经济被消化掉,拿一个具体的数字,2019年的时候,新加坡的货物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104.9%,超过他的GDP,主要的原因,出口当中有的是需要进口原材料中间部件,他在出口的时候,还算在出口的总值里面,所以他会比国内生产总值还高,我前面提到了,我们最高的年份是2006年,不过就是35.4%,新加坡出口的比重几乎是我们的三倍,因为新加坡是小经济体,咱们是大经济体,所以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即使被认为是出口导向,绝大部分还是在国内消化,这是一个原因,经济体量的扩大。
第二个,服务业的比重,如果从经济体量来讲,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但是2019年的时候,美国的货物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7.6%,我们是17.4%,我们的经济规模比他们还大,为什么他们比我们小了那么多,一个主要的原因,美国的经济当中,80%是服务业,服务业当中绝大多数是不可贸易的。因此,服务业在你的经济体量当中的比重越高,作为分母一除,你的货物出口所占的比重就会低。从这两个角度来讲就很容易理解,我们在2006年的时候,人均GDP是2099美元,我们整体的经济规模占世界的比重是5.3%;2006年的时候,我们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41.8%,但是到2019年的时候,人均GDP达到10098美元,我们占世界经济体量的比重就从2006年的5.3%,变成16.4%,服务业从41.8%变成了53.6%,由于经济体量的扩大,和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导致我们的货物出口比重从35.4%下降到前面所讲的17.4%,这个含义是什么?82.6%的国内生产已经是在国内消费,当然是以国内为主体的。而且展望未来,中国的人均GDP还要再提高,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还会继续扩大。并且,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的出口就会从2019年的17.4%下降到15%、12%…,在这种状况之下,国内循环当然是主体了。
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论断也非常重要,因为过去我们老讲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既然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如果出口受到一些风吹草动(的影响),减少的话,大家心里就不托底了,就会觉得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实如果对我前面所说的数据分析以后,我们的经济像一艘大的航空母舰,这个母舰非常大,其实外面的风雨飘摇,会对这艘航空母舰有影响,但是我们不是一艘小船,不会风雨飘摇,我们还是可以稳定地前进。我想,现在提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一方面是对事实的认定,另一方面可以提振我们发展的信心。不仅是对内很重要,对外也很重要,因为过去我们老讲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的,国际上就讲,像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当时有一种看法,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国际经济不平衡,为什么国际经济不平衡呢?因为中国采取的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你出口那么多,导致经济不平衡,这不是一般人的说法,包括伯南克都是这么说的。我们现在事实上一看,中国还是以国内为主体。
最近,中美的贸易战,美国说为什么贸易逆差这么大?因为中国推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所以我的贸易逆差那么大,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中国,我们现在把事实看清楚以后,这种说法就站不住脚了,所以非常重要。但是一方面我们讲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过去提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个判断,这样的政策主张还重要不重要?我觉得还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即使我们的经济体量这么大,现在是占世界的16.4%,代表世界上还有83.6%,而且是我们的五倍,即使将来中国经济技术发展,我们现在占世界的16.4%,变成世界的20%,变成世界的25%,即使是25%,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比较起来,国际市场还是中国(市场)的三倍。我刚才提到现代制造业,现代产业规模是非常大的,而且大部分的利润都来自于国内之外的那个市场,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即使我们是大市场,还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因为它到底还是比我们大多了。
国际资源重要不重要?我想大家都知道,我提倡新结构经济学,一个最基本的理念,经济发展必须按照每个经济体的比较优势,我们有比较优势的,我们都生产,卖到国际市场,我们没有比较优势的,就应该都从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进口。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没有比较优势,比如说自然资源,房山是自然资源多一点,但是全国平均,我们人均自然资源占世界的比重是低的,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经济要发展,当然必须多从国外进口我们不占有优势的自然资源。这个资源除了自然资源之外,还有很多,技术也是一个资源,比如说在高科技的领域,高科技的领域附加值高,这是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那么高,就是因为他们的高科技产业。我们当然要努力,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均GDP一万美元刚刚过,人家四万、五万、六万美元,我们跟人家有差距,他们当然有比较优势。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还是要跟华为老总任正非讲的一样,能在国际上买的,只要他的生产成本比我们低,我们就要从国际上买,华为是这样,我们国家也是这样。对这些高科技产业,是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我们目前还没有比较优势,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升我们的科技水平,但是还没有达到之前,从国际上买比国内自己生产便宜的时候,也要从国际上来买,这样才能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加快我们的发展,提高我们发展的质量。
当然只有一种,可能被“卡脖子”的科技产品,如果不发展,人家“卡脖子”,就没办法发展了,这种产品必须用举国体制来攻关。
可是我们想想看,哪种科技产品可能被“卡脖子”,我仔细想了一下,就是那些只有美国有的科技产品可能会被“卡脖子”,如果其他科技产品,美国有,德国有,日本有,韩国也有,即使美国不卖给我们,其他发达国家会非常乐意卖给我们,为什么呢?中国经济发展要好,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其他发达国家要发展好,同样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现在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那些拥有高科技产品的国家,如果不把他的科技产品卖到世界最大的市场,那些技术很可能就从利润很高变成利润很低,甚至没利润。如果利润很低,或者是没利润的话,他继续研发的投入后劲不足,很快就会被人家赶过去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他自己的盈利,为了他的生存,他当然还需要卖给中国。只有美国为了维持他世界的霸权,他对中国的封锁,用我们常常讲的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这么做是维持霸权,德国也没有跟美国争霸的野心,也没有跟中国争霸的可能或者是野心,日本同样。
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在能利用国际资源,不管是自然资源,还是技术资源的地方,还是要多利用国际资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刚刚签署的RCEP(区域性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表明了中国要加入CPTPP(全面的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最近一直在谈中国经济会继续开放,而且中国经济继续开放,实际上是防止美国对中国围堵最好的办法。我前面讲了,美国可能为了维持他的霸权地位,利用他现在在技术上的优势,想要来遏制中国发展,可是现在绝大多数的科技产品,不是美国一家拥有而已。在这种状况之下,美国想的是什么?像蓬佩奥这些人到处跑,想形成反华联盟,但是德国、日本、韩国干嘛为了卫国维持他是世界唯一霸权,帮助他做嫁衣,如果加入他们,就要交换中国市场,只要我们开放,他们就要放弃中国市场。我前面讲了,放弃中国市场是放弃他自己的发展,放弃他制造就业的机会,放弃他继续在世界里领先的后劲,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还需要跟过去一样,继续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也就是新发展格局。
一个方面认清事实,我们是大经济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外面的风吹草动不会动摇我们发展的后劲,前进的道路,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还继续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国的发展成本会低,而且中国的发展会带动其他国家的发展。
大家也知道,从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之后,我们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我相信在未来,即使我们的增长率有所下滑,但是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每年同样会是在30%左右,甚至更高,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我们到2025年跨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12535美元,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到那时候,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就要从现在只占世界人口的16%翻一番还多,达到34%。也会实现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跟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做说明时讲的,到2035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还有城乡居民收支,也可以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