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在贵州安顺平坝区大屯村,篮球深受村民欢迎。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的篮球赛,如今被大屯村办成远近闻名的品牌赛事。为了满足村民的运动需求和赛事需求,村里先后6次修建篮球场。通过办比赛、搞经营,大屯村的人气越来越旺,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入了冬,天黑得早。贵州安顺平坝区大屯村村民罗振宝刚放下碗筷,就见小孙子踮起脚指向窗外,“球场的灯亮了!”没等罗振宝反应过来,孩子抱起篮球,拽起他的衣角就往外拉。
球场上,运球、转身、后仰跳投,动作一气呵成。“咣当”一声,球砸到篮筐前沿,弹了出去。“得服老!再年轻10岁,这种球咋投咋有!”57岁的罗振宝曾是球场上的常客,现在主要得陪着孙子玩,尽管球技不如从前,但对篮球的喜欢不打折扣。
大屯村与篮球有着很深的渊源,多年来,村民对篮球的热爱有增无减。如今,篮球不仅成为当地的热门运动项目,篮球比赛还被大屯村做成品牌,带动邻近村寨村民健身。
每晚三四场比赛,持续近一个月,观众多时能上万
大屯村的篮球锦标赛每次开打,都能吸引外界目光。
“上世纪70年代,村里就有篮球赛,最早是一年一届,后来改成四年一届,今年是第十七届。”大屯村党支部书记朱勤政回忆,往年比赛都是在春节期间进行,今年推迟到下半年举办。尽管如此,参赛热度照样很高。“自愿报名,共有来自铜仁、黔南、遵义等地的72支队伍参加。”
比赛一般安排在晚上进行,每晚要打三四场,前后持续近一个月。根据村委会统计,每晚的观众少说有7000多人,多的时候能上万。
除了参赛队伍、拉拉队,村民的亲朋好友都相约来看球。朱勤政说,为了呈现最好的村容村貌,村民提前把屋里屋外收拾干净;比赛期间还有专人负责引导车辆,帮助观众免费停车。为了进一步提升比赛的公正性和观赏性,平坝区文体广电旅游局也派工作人员前来培训、指导,有时也帮忙执裁比赛。
“篮球赛给村子聚拢了人气。”说起比赛,村民朱玉昌打开了话匣子,“这么多人来村里看球,看台秩序得维护,人身安全要注意,还要提醒观众遵守规定,里边的门道多着呢!”
已经60岁的朱玉昌,常年担任比赛裁判,在周边颇有威望。但凡村里有比赛,不管多晚结束,朱玉昌都愿意参加,也不收取任何报酬。在他看来,“篮球赛是村里的大事,办了这么多届,越办越好,就是因为村民凝聚力强。大家想通过打篮球,打出村子的知名度。”
赛事越来越火,大屯村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朱勤政说:“比赛也是对外交流的平台,我们能借此机会,随时学习新东西,思考村子的发展出路,不至于坐井观天,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6次修建球场,新球场投入过百万元,村民纷纷自行筹款
座位宽敞、灯光明亮、音响浑厚……距离大屯村村委会不足百米,新建不久的篮球场坐落于此。
“球场配有专业的24秒计时器和计分显示屏,总投入100多万元,是村民自行筹措的。”朱勤政介绍,算上这座新球场,村里已经前后6次修建球场。
起初,村民在土旮旯上建球场,用木头做简易篮架;到了1981年,打篮球的人越来越多,便改建成水泥球场;一个场不够用,3年之后又加了一个球场。
“打球的多,看球的更多,村里的篮球氛围越来越浓。1996年再次扩建球场,能容纳上千人,当时在周边算是最高档的。”朱玉昌回忆说,篮球场还经历过两次扩建,去年干脆新建了能容纳约6000名观众的新球场,“比赛现场有专人解说,网络直播,还真像那么回事!现在邻村也开始做些特色体育项目。”
每次修建球场,不管工程大小,村里都要提前征求村民意见。“村支两委先开会决议,再召开村民大会,大家根据各自意愿,出钱出料出力。”最令朱勤政欣慰的是,每次工程都进行得格外顺利,“大家都知道,这些钱不会白白花掉,就当成长远的投资,能够通过许多方式获得回报。”
打篮球可以强健体魄,组建队伍到外面打比赛、赢荣誉,也能为村子争光。年复一年,比赛的奖品也从三角锦旗、背心一路不断升级成彩电、自行车。“想方设法让村民参与进来,培养、巩固群众基础,这样村子才能通过举办比赛,吸引更多球队参与,在篮球上做足文章。”朱勤政说。
68个小吃摊位,搞活赛事经济,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朱勤政想做的“文章”,就是通过举办比赛,为村民增收、村子发展创造机会。
“我提前定个摊位,想继续在比赛期间摆小吃摊,做点生意!”今年篮球赛前夕,村民姜冬凤赶紧找村干部报名,“村里管得严,要讲卫生,有秩序,特意圈出地方搞摊位,不快点报名就没机会。”
姜冬凤此前在外务工,随着村里的篮球比赛越来越红火,加上要照顾老人,她决定回村操持小吃摊。“一晚上有七八千人看比赛,不愁没生意。”保守估算,她每晚有700多元毛收入,整个比赛期间,纯利润能破1万元。据说,许多摊位一家子齐上阵,比赛期间每晚挣两三千元是常事。
“每天几千人的吃、喝、住,都是潜在的消费点,目前划定的68个摊位远远不够,我们还在想办法解决,争取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朱勤政说,每年组织比赛要花10多万元,但村民都愿意筹钱,“这是为大家着想,账一算就懂。”
大屯村很早就规划产业发展,目前主打蔬菜种植和幼鸡养殖,人均年收入已过万元,但朱勤政仍不满足,“看球赛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抓住机会把农特产品推出去,又是一笔收入。”
为把篮球赛做成品牌,大屯村还有不少新点子。“计划把新球场改成室内场,刮风下雨就不怕了。”朱勤政盘算着,要是每年举办一届篮球赛,通过卖门票、拉广告等方式增加收入,就能进一步带动村里增收。
夜幕浓重,灯光越发明亮。大屯村的篮球场上,欢快的氛围中,“砰、砰、砰”的拍球声格外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