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万载县双桥镇黄源村风景。黄 斌摄
一
黄源之行,只为一坛水酒。
出了万载古城一路向西,穿山过水,便到了黄源村。此处依山傍水,生机勃勃,人未进村,风儿便捎来撩人的酒香,眼见一幅“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景。
黄源村,倚着尖山,靠着绍江,好山好水,适合酿酒。明万历年间,万载知县陶大邦有诗云:“瓦白家家似带霜,茅柴水酒遍村乡。”诗中所赞,便是黄源水酒。不过,醇香的美酒也怕山高水远,直到刘永的到来。
2019年3月,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局局长刘永,主动要求下基层扶贫,受组织派遣,任双桥镇黄源村驻村第一书记。
刘永进村,第一件事是“家访”。村里人好奇,这位逢人就笑、还老是带点羞涩的年轻干部,走到哪里都带着一张大纸,写写画画。
这张纸,是刘永自制的扶贫地图——一张大开的纸因为经常翻阅,已经有些破烂不堪,弯弯曲曲的红线,仔细地标注着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一个月的时间,刘永走遍村里角角落落,心中沉甸甸。
那时的黄源村,没有如今这样的有生气。村虽不是贫困村,但当时全村两千五百多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五十九户。这些年因进行修路修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村账上还有十万元外债,是个典型的经济薄弱村。
拔穷根,要选好产业。但是走遍村子,什么产业既符合村子的发展实际,又能够让干部群众接受,这是道难题。村委会开了几次会,始终没有一个统一意见,刘永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二
一次偶然的尝试,为黄源村打开了一扇惊喜的门。
2019年6月5日,万载县的万载古城,成为江西省2019年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重点观摩项目,万载县不少企业抓住这个机会,走进古城向游客展示自己的产品。
“书记,我们的水酒口感一直都很好,外面很多人开车来买,能不能帮我们卖一点,挣些钱?”一些村民找到刘永,试探着问。
“卖水酒?我怎么没想到?”刘永心头一动。
想到就干。刘永通过挂职单位的协调,在古城支开一个小摊。“正宗黄源水酒,欢迎免费品尝。”刘永大声吆喝着,在众多摊位中,格外引人注目。水酒的口感,让不少游客点赞,一位本地游客更是直言:“找到了小时候妈妈酿酒的味道。”一个上午,村民委托销售的几百斤水酒,竟然卖个干净。
趁热打铁,刘永让村干部再在村里号召群众将自酿的水酒运到古城小摊上来销售,几天里,三千六百多斤酒销售一空,算算账,收入竟然达到了三万多元。无论是村干部,还是得了实惠的村民们,无不喜上眉梢。更高兴的是刘永,苦思冥想了几个月,似乎已经找到了黄源村致富的“金钥匙”。
然而,正当刘永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时,一盆冷水浇了过来。
一次村委会会议,刘永以此次卖酒为契机,提出在全村发展水酒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建议一提出,竟然没有一个人投赞成票!
“钱从哪里来,赔了怎么办?”“满大街卖酒的,你怎么跟人家抢?”“靠散户做酒,能做多少斤?”大家议论纷纷。
最后大家竟然在发展迷迭香产业上意见更为统一:“周边很多村都在种,我们也可以种!”
放着传统优势产业不做,却舍近求远找个大家都不懂的产业,刘永想不通。他坚信,水酒产业作为黄源村的特色产业,是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黄金酒”。
不过,几位村干部提出的问题却值得思考。“水酒不能长途运输,几天就会发酵出气泡,会爆瓶变味。上次给丰城亲戚家送酒,半路就爆了,一车酒味半个月都没散。”村干部唐小勇说。
的确,钱、场地、市场等都可以想办法,可是面对发酵变味这个关键技术问题,必须先想办法解决,刘永下定决心!
三
6月底,江西锦江酒业总经理刘兆材的办公室,迎来了一位客人。
“老同学,这个事情你得帮我解决!”黑黑的脸庞带着羞涩的笑容,正是刘永。
刘永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是酒方面的问题,找酒企应该有办法。他首先想到的,便是高中同学刘兆材。
“行!我请张琪勇帮你们看看。”刘兆材笑言。
张琪勇是国家级品酒师,刘永也没想到能请到他。没两天,张琪勇真的来到了黄源村,到了就往农户家里钻,先品一口村民自己喝的坛子酒:“酒品好,口感不错,甜而不腻!”再和村民细细了解了制酒流程后,说了句准话:“有解决办法!”
两句话,让刘永瞬间吃了定心丸,第二天,张琪勇解决问题的短信到了:“巴氏杀菌。”
可问题又来了,巴氏杀菌的设备一台就得十来万元,钱哪来?
没几天,刘兆材办公室,那个熟悉的笑脸又出现了。这次,刘永带来了一个深思熟虑的策划:“反正每年扶贫,你们都要投入十几二十万元,与其东帮一把西帮一把,不如在黄源村搞个产业,大家共同发展,这不更有意义?”
面对这位执拗的高中同学,刘兆材开始认真考虑起水酒产业,并且亲自考察了黄源村。那一天,刘永安排刘兆材在村民家吃了顿便饭,一位村民捧着酒坛子站在背后,甘甜的水酒让刘兆材惊喜,这次考察也让他觉得,可以投资!
2019年7月,由江西锦江酒业入股,黄源村村委会负责建设的黄源水酒生产基地在村里落成。刘永趁热打铁,为黄源水酒设计申请商标,并顺利拿到小微企业生产许可证和其他各项证明,还跑到市里专门做了绿色食品营养成分检验。
看到这般场景,曾经观望的村干部们,热情被调动了起来。“没想到,年轻人有办法!”老支书朱长叶感叹着。感叹后便是行动,朱长叶跟着刘永挨家挨户作动员,鼓励大家种植糯禾,号召村干部带头干:“四亩地就该全种上,多酿酒,有钱干吗不挣?”
过去只在荒地上种点糯禾,酿出的酒最多就在乡镇里流通。如今,全村六百多亩地种上了糯禾,家家户户飘出了酒香,几百年的水酒要走出大山,干部和村民们心中满怀期待。
刘永估计,到年底,黄源村水酒可以酿造近五万斤。一些万载工业园区的企业负责人们提前打招呼,要用水酒做年礼赠送客户。算一算,水酒全部卖完,每户能增收三千多元。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得刘永措手不及。
四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水酒销路。“书记,我们的酒咋办?”一个接一个电话打进来,焦急的声音隔着话筒都能感受到。刘永辗转反侧。
“能不能借助短视频的方式,让更多人接触和认识水酒?”看到一些地方借助短视频平台销售滞销农产品,刘永和几位年轻村干部跃跃欲试。
说干就干。不几天,黄源村的第一个短视频上线,清洌的水酒从酒缸中舀出,配上“开坛千里醉、上桌十里香”的字幕,还真像那么回事。几天后,刘永上线直播。第一次直播,刘永心中忐忑,在屏幕前嗫嚅半天,半晌才来了一句:“你们跟我说说话吧。”
“那你喝几口,我们才知道该不该买。”观众回应。
刘永端起酒碗喝了一碗,立马引来网友们点赞。那一晚,刘永卖出了四千元货品。
刘永不仅仅自己上镜,还拉来村干部、村民助阵。直播的粉丝先涨到两千多人,再到一万多人。
好消息接踵而至。刘兆材的销售团队针对水酒的营销工作取得了效果,各个渠道的水酒销售日益红火。
不到两个月,几万斤水酒又销售一空,再有顾客慕名上门,加价也买不着了。成绩单让人欣喜,全村农户家庭酿造水酒五万多斤,增收达六十多万元,村集体靠水酒带来了近三十万元的收益。
2020年,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这里出台奖励政策,在国家给种植糯禾的贫困户每亩补贴四百元的基础上,每卖一百斤,年底再给予十元的奖励,对栽种面积在五亩以上的贫困户,评选“糯禾种植明星”,每户奖励四百元。村民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全村三百多户种上了糯禾,过去一些撂荒的地,甚至边边角角的山地,全部种满了糯禾。
夕阳下,田垄上,收割完的糯禾田里,稻茬仍然泛着让人心醉的青黄色,散发出稻香,一派丰收景象。2020年,黄源村的糯禾种植规模翻了一番,达到一千二百余亩。
11月,还未到传统酿酒的季节,可黄源村家家户户已经传出酒香。
五
这几个月,刘兆材来黄源村的频率从过去的每月一次,到现在每周几次。黄源水酒,成了他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事业。
在市场打拼多年的刘兆材比刘永更多一些未雨绸缪的顾虑:“要进入市场、扩大规模,必须严格把控流程。小作坊也必须严格起来。”
刘兆材亲自上阵,统一水酒酿造流程和制作标准,对村里技艺比较精湛的酿酒技师、制曲师,在糯谷脱壳、灌坛、包装、装车等环节进行严格培训。
过去制酒,经验最重要。在黄源村五十四岁的老制酒师唐人起看来,一笼蒸多少米,下多少酒曲,兑多少水,全凭自己的眼睛和手感。可如今,一台台秤成为唐人起的标配,一斤糯米多少酒曲,如何配水稀释,都要仔细过,才能下手。别说,过去口感不一的问题,还真迎刃而解。
另一方面,酿酒坚持十四道古法酿造,柴火、土灶、木桶蒸……一样都不能少。贫困户王根兴不无自豪地说道:“我们这里的水酒,一直坚持大灶蒸,我每天上山捡几百斤柴火,能净挣二百多元咧。”
灶台上,半人高的木桶里,稻谷发出浓郁的香味。这是没有精磨的糯稻米,营养丰富,鲜香糯实,入口颗粒分明。
唐人起熟练地开始配置酒曲,蒸好的米饭用过滤后的山泉水降温,浇上配置好的酒曲。老唐感慨不已:“酒好,还因为酒曲妙,本村的酒曲要用辣蓼草等八种中药调配。过去很多村民就靠着这酒曲解决温饱,没想到这门手艺能让全村富起来。”如今,在这里打工,唐人起日薪便有一百四十元,再加上自己种稻谷的收入,一年至少能有十万元入账。
黄源村将黄源水酒的标准化生产向全村延伸。开展实地培训,按照统一制定的标准,将有一定水酒制作基础的群众集中起来学习,经考核合格后,颁发“黄源水酒酿酒示范户”银牌。将信用好、卫生好、质量好的银牌户,升级为金牌户。去年以来,全村已培育示范银牌户一百一十七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十九户,金牌户二十四户。金牌和银牌农户生产的水酒可以被保价收购,比农户自己的零售价格每斤高出两元,大大提升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刘永也在思考未来,当自己不再担任黄源村驻村第一书记后,黄源水酒该如何越来越好?
一方面,依托江西锦江酒业,加大对村干部品牌和市场思维的培训。如今,唐小勇等人已经能够在短视频制作等方面独当一面。另一方面,继续争取政府支持。最近,刘永带着黄源水酒参加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让黄源水酒在更大的舞台上,好好“闪亮”了一把。
一天忙碌,回到住处,夜已深沉。梦中,刘永似乎看到那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庄,金黄的稻浪滚滚,闻到的,尽是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