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周晋安
丙肝是威胁中国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挑战之一,中国约有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由丙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风险让患者个人和医疗体系承受了巨大负担。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发现丙肝病毒的科学家,也让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丙肝这一亟待关注的领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张晓红教授介绍,相对于大众熟知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同样可能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研究显示,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20年,肝硬化发生率约为20%,之后失代偿性肝硬化年发生率为3%-4%,肝细胞癌的年发生率2%-4%,对患者及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在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的威胁,但在中国,丙肝防治还存在筛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的问题,要实现消除丙肝的目标,仅靠医务工作者是不够的,还需大众对丙肝的认识和警惕。
张晓红教授指出,丙肝的传播途径多、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很多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知晓或不重视。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在丙肝高发地区的筛查力度和疾病科普,教育患者重视疾病、鼓励高危人群主动筛查。“只有找到了患者,医生才能对其展开规范化的治疗。”张晓红呼吁,“我们希望能把几十元的丙肝筛查加入到体检项目中。”
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其中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高危人群要重点筛查。”张晓红说。丙肝传播最主要发生的原因为“不安全注射”,如果有以下其中之一的经历,均应尽早进行丙肝抗体及RNA(核糖核酸)检测筛查——
1.1993年以前有过输血或单采血浆经历者;
2.曾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或针头者;
3.在不正规场所接受过口腔治疗、美容、打耳洞或文身者;
4.丙肝患者的性伴侣或与其有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的家庭成员;
5.有破损皮肝、黏膜或HCV感染者伤口的血、血迹、棉球或其他用具等污染者;
6.HIV感染者、HIV阳性的伴侣,男性同性恋和有多个性伴侣者;
7.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者。
张晓红表示,乙肝可以通过疫苗接种防治,而丙肝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丙肝通过规范化治疗则可以治愈,因此应该主动去找到并治愈这些丙肝患者,才能消除丙肝进一步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