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如今,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现代经济金融体系的枢纽,资本市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
《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十三五”时期,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规模较“十二五”时期迅猛增长。而自去年资本市场深改推进以来,资本要素持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市场人士表示,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展望“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挥财富效应,从供需两方面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资本市场
股权融资同比增89%
“从境外经验看,以直接融资为主导的经济体,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往往能够抢占先机,转型过程也更为平稳顺畅。”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撰文表示,发展直接融资可将不同风险偏好、期限的资金更为精准高效地转化为资本,促进要素向最具潜力的领域协同集聚,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据证监会数据,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直接融资存量达到79.8万亿元,约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29%。其中,“十三五”时期,新增直接融资38.9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2%。
从纵向来看,“十三五”时期直接融资规模增长更为明显。《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12月16日,自2016年以来,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规模达7.76万亿元(包括IPO和再融资),较“十二五”时期增长89.07%。其中,IPO融资规模为1.22万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104.61%,再融资规模为6.54万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86.43%。
自2019年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启动以来,在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资本市场多项改革举措已经落地实施。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设,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
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为众多创新企业注入“流动性”。
“‘十四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经济转型注入活力。”赵伟认为。
易会满表示,“十四五”时期,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对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将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和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等六个方面入手。
支持需求侧改革
资本市场需发挥财富效应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12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需求侧改革提出新要求,这是新发展格局下的重要布局。”赵伟表示,传统“扩内需”,更多依赖于债务驱动型的投资扩张;而伴随债务累积、投资效率下降,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需求侧改革意味着“扩内需”的重心从传统负债驱动型投资,转向高质量的“有效投资”和“消费驱动”。“有效投资”或更多聚焦科技创新、新兴产业,以及先进制造、技术改造等投资领域;“消费驱动”或从需求端“牵引”、供给端“创造”两个维度展开。
在赵伟看来,支持需求侧改革,资本市场一方面要加大对新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向新经济集聚,支持新型的“有效投资”,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要继续深化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居民收入提高是提升消费水平、增强‘消费驱动’能力的重要内生性因素。”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扩大消费的源泉。鉴于通过经济增长创造财富的速度放缓,必须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充,其中,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重要渠道。”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央行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59.1%,较美国高出28.5个百分点。而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低,为20.4%,比美国低22.1个百分点。从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来看,居民无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率高于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率,户均持有的无风险金融资产占比达到53.9%。
张岸元表示,从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看,我国居民投资中房地产占比较高,金融资产中主要配置通货和存款,而债权、股权及基金等投资配置较少。这意味着我国居民资产配置需要更多往资本市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