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0年,中国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和提质增量工作再次取得佳绩。日前,《证券日报》记者从第16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获悉,2020年以期货交易所为主体的市场参与者,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进新品种上市、加快发展场外市场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仍有超过10个期货新品种引弓待发,值得期待。比如,郑商所目前正在准备推出花生、鸡肉、钢坯、烧碱、PX等期货品种。可以预期,2021年将是期货市场最具发展空间的一年。
期货业提质增量效果明显
2020年,突发疫情对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期货的价格发现和管控风险功能发挥得淋漓精致,尤其是在助力产业企业复产复工工作中,更是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期货市场在量的提升方面也同步推进,全年合计有12个新品种推出,其中包括国际化品种。
郑商所总经理鲁东升表示,2020年对于郑商所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今年前11个月,郑商所的日均成交量、成交额、持仓量均大幅提升,特别是日均持仓量增长54.6%,创历史新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期货市场切实发挥了管控风险的作用。“郑商所涉农品种很多,且多数主产区位于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是当地的重点产业,在地方财政收入、农民收入中占比较高。我们提高政治站位,致力于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大商所总经理席志勇表示,今年大商所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抗疫复工复产方面所做的工作,“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打出了立体组合拳。其中,在湖北“保险+期货”专门设置5个项目,支持金额达500万元。
鲁东升介绍说,今年郑商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持续推进“保险+期货”试点。今年年实施“保险+期货”试点项目32个,投入资金、覆盖产量、受益农户均大幅增加,带动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投入“保险+期货”项目。二是期货标准带动现货产业升级。科学设置苹果、红枣期货交割标准,倒逼种植、加工标准提升,使得农民的好果能卖上好价,为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期货力量。三是发挥期货市场的缓释风险作用,助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郑商所与商业银行合作推出期货仓单买断式回购业务,平均融资成本比传统渠道下降10%。还支持农发行开展棉花“保值贷”业务试点,打通了贷款资金收购棉花注册期货仓单的渠道。四是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升级。郑商所创新发展了“订单+农户+套保”“龙头企业+农户”“订单+期货+银行”等模式。
众多期货新品种在路上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多家期交所在今年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明年会在更多方面做出准备工作,其中对新品种的研发上市最值得期待。
“我们将全力做好花生、鸡肉、钢坯、烧碱、PX、瓶片等品种的研发上市准备,深化马铃薯、葵花籽、大蒜、水泥、丙烯等新品种的研发,加大对电力、BDI指数、商品指数的研发力度,实现成熟品种的期权全覆盖,深化远期交易、互换业务,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衍生产品体系。”鲁东升介绍称,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期货市场仍大有可为。郑商所将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服务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减免湖北地区期货公司的会费和席位费,免收2021年全部期货品种套保开仓的手续费、交割和仓单转让费。
在提升现有品种运行质量方面,鲁东升表示,将及时发现、查处市场异常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不断优化产品制度设计,持续推进合约连续。争取落地组合保证金制度,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丰富“稳企安农、护航实体”服务的内涵。同时,持续培育PTA作为特定品种,持续做好参考数据业务,提升境外客户参与的便利度,争取在结算价授权、产品外挂等诸多形式方面取得突破。
在持续深化期货生态圈建设方面,鲁东升表示,将以产业基地为示范,吸引更多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持续做好机构投资者服务工作,支持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发展,支持商品期货ETF等资管产品的开发,推动大类资产参与配置;探索推进更多的“期货+”业务模式,推进与银行、保险业的深度合作,为实体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
席志勇也表示,接下来将加快新品种、新工具的上市,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围绕“一圈两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建设大宗商品的生态圈,最终形成交易中心和价格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