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詹晨
最牛基金是怎样炼成的?
2020年还剩下6个交易日,农银汇理新生代基金经理赵诣管理的农银工业4.0混合、农银新能源主题、农银研究精选混合等3只基金,年内收益率分别高达156.98%、155.2%、146.17%,位列所有基金业绩前三。这一幕似曾相识——就在去年,广发基金刘格菘包揽公募基金年度冠亚季军。
再来看看赵诣管理基金持有的重仓股,宁德时代(300750)、应流股份(603308)、振华科技(000733)、通威股份(600438)、隆基股份(601012)、赣锋锂业(002460)、璞泰来(603659)、新宙邦(300037)等,个个牛气十足。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年仅32岁的赵诣。
复盘全年操作,赵诣自称业绩的取得主要来自于对基本面的准确预判及两次精准“踩点”。“在2019年四季度,我们非常看好2020年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板块因为政策等因素出现了杀估值,我们判断今年新能源板块至少能赚业绩增长的钱。”
第一次精准“踩点”是在今年三、四月份,彼时海外疫情苗头显现,市场更倾向于策略性交易,即卖掉和外需相关的板块,买入与内需相关的医药、消费板块。“我们和研究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相关公司高层特别是负责海外业务的高层深入交流。海外市场的三大产业链——消费电子、新能源车、光伏中,消费电子和新能源车偏C端,需求判断不清,但光伏的需求非常明确,尤其是在价格因疫情下跌后,需求会在疫情缓和后确定性复苏。当时的光伏估值偏低,而需求及业绩的复苏动力超级明显。”
另一次机会的把握是在今年八、九月份。“新能源车行业的半年报业绩相对较差,但调研数据显示产业链公司排产明显提升,而且逐月加速,当时就把很多涨幅较大、对竞争格局有所担忧的光伏公司,换成了新能源车股票。”
两次精准操作令赵诣管理的基金脱颖而出,也让农银汇理这家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的权益投研实力广为人知。
优秀公司有哪些选择标准?
证券时报记者:您心中的优秀公司需要具备哪些选择标准?如何寻找牛股?
赵诣:我整体从两个维度来选择优秀公司。一选赛道,赛道的空间要广、周期要长,这意味着有很长维度的投资周期。同时在这个行业里,竞争格局已经明确、稳定,这样才能赚到确定增长的利润。
二看公司,主要关注四个方面:首先看公司是不是行业龙头。我对龙头的标准就一条——市场份额是行业头部,第一或第二,我希望是第一,同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比如说技术层面有引领作用。
其次,公司要有核心壁垒,也就是“护城河”,大概率不会出现被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三,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管理层要有很大的格局和抱负,希望公司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我们对公司的管理层、尤其是董事长很看重。
第四,我们本质是赚取公司成长的钱。如果因行业原因业绩差一点可以接受,但是行业景气度提升,如果没有利润,这可能赚的是偏主题的钱,这有违初衷,所以希望公司能够有好的利润。
希望与好公司一起成长
证券时报记者:您现在管理的资金体量在百亿以上,业绩和规模是天平的两端,如何看待自己的管理边界?
赵诣:我投资换手率偏低,持股比较集中、周期比较长,目前的资金规模对投资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我一开始管理基金产品的时候,虽然基金规模不大,但当时想的是如果自己管理的是一只大基金,我会怎么做?所以一开始,就是以管理一个更大体量的基金来思考交易决策,这也导致交易慢慢偏少,投资偏向左侧交易。
我们内部做过换手率统计,我是公司内换手率最低的基金经理之一。我希望能选择到最好的公司,和好公司一起成长,而不是去做交易和博弈。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举一个失败的投资案例,它对您的启示是什么?
赵诣:我买过几只从零到一的公司股票。有的公司在技术上确实是国内领先,也接近于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但最后从零到一这步没迈出去。这就给了我一个启发,最先进的技术不一定最适合我们国家现实需要;其次客户在选择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就先使用。从那时开始,我不会去判断哪个技术,或者说新的技术会不会被使用,更多是等到被市场接纳之后,再开始投资或者加仓。在从零到一之间不会下重注,预判过早,从投资角度来说不是特别合适。
还有一个案例,为什么我今年特别强调治理结构,因为投资的公司出现过类似情况。治理结构对于公司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包括股东利益有特别大的影响。我期望的是持有较长周期,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也会更高。
头部基金话语权
越来越重
证券时报记者:站在当前的位置,如何看待光伏和新能源车板块的估值?
赵诣:光伏整体估值可能刚刚突破历史估值区间,而其他中国核心竞争力资产估值在创历史新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估值没有很大的泡沫。对于新能源车而言,虽然绝对估值偏高,但也能看到它的渗透率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空间足以消化现在的估值。
从行业本身来看,行业愈发市场化;从政府决策层面看,欧盟、中国、美国全球三大经济体,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车,在疫情发生后都加大了投资力度,并上升到战略层面。
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车,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也是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这也意味着对于全球资本而言,如果要想参与这场变革,国内的上市公司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证券时报记者:对于明年市场表现有何预判?
赵诣:这两年基金是大年,整体收益率很高。如果分解这些企业的股价表现,可能只有三分之二来自于估值的提升。估值的提升是有尽头的,未来一定需要时间通过业绩的增长消化高估值。
我觉得2021年不能再期望有今年或者过去两年这么高的收益率,但也要看到资金向权益市场流动的趋势在加强,头部基金公司和头部基金经理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
投资结构性分化也会加大。海外市场整体利率偏低,他们也要找到确定性的增长,对收益率的要求会比我们更低,未来收益率会逐渐下行,权益市场的长期收益率要回归常态。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看待“冠军魔咒”这个现象?
赵诣:每个年度的冠军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并不一样,有的可能是通过轮动或者交易,有的通过选股或者资产配置方式。
过去5年国内最好的投资标的是消费类资产,过去3年是医药类,过去2年是半导体。通过选择好的商业模式,在行业风口特别强劲的时候,基金经理的投资排名会非常靠前。
从长期来看,那些通过选行业、保持低换手率、选择优秀公司与它们共同成长的基金经理,最终都会脱颖而出。作为基金经理,能否持续进化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形成一个更长期、更稳定的投资框架,是更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