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近期,辉瑞(PFE.US)和BioNTech(BNT.US)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已在海外获批上市,复星医药(600196.SH)作为该疫苗在国内的合作方也备受市场关注。
12月20日,复星医药披露称,截至12月19日,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国内II期临床试验已提前完成960位受试者入组,目前未收到任何严重不良事件报告。
据悉,复星医药已与BioNTech达成供货协议,一旦BNT162 mRNA新冠核酸疫苗获得中国大陆上市批准,BioNTech预计将于2021年向中国大陆供应至少1亿剂新冠核酸疫苗。
疫苗问世股价走低
今年3月,复星医药旗下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以1.35亿美元的价格获德国BioNTechSE授权,在区域内(即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产品。
彼时,除了新冠疫苗,复星医药在呼吸机、救护车、移动CT、诊断试剂上也频频发力,表现颇为惹眼。不过不同于其他疫苗概念股大受追捧,复星医药却鲜受关注,数据显示,疫苗指数(8841313.WI)今年2月至6月最高涨幅达73%,同期复星涨幅仅为29%。
7月16日,复星医药产业开展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BNT162b1)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批准。8月5日,复星医药宣布,在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后,截至目前,已有72名受试者接种。
随着疫苗研发取得进展,复星医药股价也创出新高。截至8月6日,复星医药A股股价一度达到79.19元/股(前复权,下同),创出上市以来新高,市值也成功冲破2000亿元。7月16日至8月7日,短短15个交易日里,股价涨幅达98.11%,远高于同期大盘涨幅的5.49%
来源:同花顺
11月,两款海外mRNA新冠疫苗相继宣布有效率达到90%以上,其中便包括Biotech BNT162疫苗。12月以来,欧美陆续批准了该疫苗的紧急使用权,个别国家已开始大规模接种。据复星医药介绍,在批准前,这款疫苗显示出了95%的保护率。
不过在此期间,公司股价并未如前一路飙升。截至12月23日收盘,复星医药股价较8月6日峰值下跌了约27%,市值也下滑至1483亿元。而与之营收体量相近的医药龙头恒瑞医药的市值已达5652亿元,为复星医药的近4倍。
对此,《投资者网》询问招行研究院分析师吴凡,其表示,某种程度上看,两者不同的战略路径造成了如今的局面,恒瑞医药依靠创新驱动,而复星医药则相对依赖并购。虽然靠并购增加业绩是种办法,但是还是要有核心技术。
并购"后遗症"隐现
一直以来,并购被视为推动复星医药创新的重要模式,自2010年投资和睦家算起,至2019年底复星医药投资了11家医院。截至目前,复星医药旗下有五十多家控股或参股公司,这也使其被冠上"投资公司"的称号。
事实上,早在2010年,复星医药就提出了国际化战略,表示要加速生物制药产业化与全球化。2013年,复星医药以2.4亿美元收购以色列Alma Lasers公司95.6%的股权,此后,复星医药便开始了海外并购之旅。
2016年,复星医药巨资收购了印度领先注射剂药企Gland Pharma约86.08%的股权,2017年,其子公司又收购了法国药品分销公司Tridem Pharma100%股权。凭此,复星医药成功进入印度和非洲两个重要市场,也为如今与辉瑞和BioTech合作生产新冠疫苗打下基础。
不过与之伴随的,是复星医药的商誉也一路飙升。截至2020年三季度,公司的商誉为88.95亿元,而2009年仅为0.51亿元,11年间增长了约173倍。Choice数据显示,在生物疫苗板块中,商誉高企的步长药业(603858.SH)、人福医药(600079.SH)均遭遇过爆雷事件。
来源:Choice
与此同时,公司的负债也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复星医药的有息负债总额分别为:121亿元、210亿元、238亿元、217亿元;货币资金分别为59.96亿元、72.49亿元、85.47亿元,95.33亿元。
从数据上看,其货币资金仅能覆盖不到一半的有息负债,资金链十分紧张。而对于公司是否存在偿债风险,《投资者网》曾向复星医药发送问询函,不过至今并未得到回复。
业绩"含金量"不高
作为一家并购及多板块经营的公司,复星医药可以分为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服务及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制造/代理三大板块。从业绩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营业收入为221.03亿元,同比增加4.12%;净利润为24.79亿元,同比增长20.12%。
2017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26.69%、34.45%、14.72%;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36%、-13.33%、22.66%。不难发现,尽管近年复星医药营收连续实现高增长,但增长速度正逐渐放缓,且净利润一直波动较大。
来源:公开数据
从盈利能力来看,复星医药的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均处于行业偏低水平。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毛利率55.87%,而恒瑞医药的毛利率则稳定在87%左右;公司的净利率为12.44%,而恒瑞医药为21.86%。
更令人担忧的,是复星医药的净利润"含金量"并不高。一方面,是其业绩较大依赖投资收益。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投资收益分别为23.07亿元、18.15亿元、35.66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73.85%、67.02%、107.31%。
另一方面,是公司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程度较大。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复星医药的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分别为5.03亿元、10.27亿元和14.22亿元,资本化比例分别为32.87%、40.98%和41.05%,而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在2019年却为0。
事实上,复星医药的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销售费用自2017年的57.9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98.47亿元,研发费用也自15.29亿元增加至34.63亿元,几乎都翻了一倍。
来源:同花顺
对此,《投资者网》询问招行研究院吴凡,其表示,研发投入资本化在生物医药行业属于普遍现象。研发支出资本化可以减少计入当期损益对企业当期利润的冲击。但其实长期来看,资本化后,费用转入了无形资产,未来仍然要进行无形资产摊销成本,迟早还是要还的。
疫苗喜中藏"忧"
从复星医药近期产业布局来看,新冠疫苗或是其主攻方向。此前11月26日,复星医药还曾拟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28亿股,计划募集49.83亿元,其中3.25亿元用于新冠病毒mRNA疫苗。
而对于这款疫苗能为其带来多大的效益,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曾表示,"将会根据中国市场最终的定价和我们生产的成本,计算出中国市场的毛利,至于利润分成,复星是65%,BioNTech是35%",而在中国,所有销售相关的费用也全部由复星承担。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新冠疫苗的价格只会更低,接近成本价,生产企业几乎不可能盈利,企业更多看中的是新冠疫苗的社会效应以及相关政策的反哺作用。
此外,疫苗海量需求造就的巨大利润空间,也驱动着制药公司争相踏入,未来市场竞争或愈发激烈。而mRNA核酸疫苗需要在-70℃超低温冷藏,也对其运输存储等技术问题形成不小挑战。
据悉,目前国产新冠疫苗已有5条技术路线的14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5个疫苗正在按程序按标准开展三期临床试验,紧急使用、生产准备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此前不久,国药集团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已于阿联酋获批上市,该疫苗可以在没有冷链的条件下分销。
近期,钟南山院士也公开声明:"我们第一批疫苗要公布了,第一款、第二款很快要推出,很快就在中国要接种。我们除了严防死守以外,还要打疫苗,两条路才能解决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即使复星医药押宝的mRNA新冠疫苗最终顺利在国内上市,但其在后续产销过程仍面临种种挑战,对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仍有待时间检验。(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