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日前,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一次峰会论坛上表示,现行理财监管规则对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已没有制度障碍,支持银行理财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鼓励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人纳入银行理财合作机构名单。
事实上,加码权益类投资,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重要表现,也是2020年银行理财子公司“破圈”抢滩的方向。
12月28日,普益标准提供给时代周报记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权益类产品合计100款(含移行产品)。其中,2019年发行47款,43款为母行迁移产品;2020年发行53款,但仅有4款为母行迁移产品,其余49款均为理财子公司新发,即新发的权益产品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逾11倍。
不过,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权益类占比依然较低。
12月25日,一名接近交银理财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行业传统理财产品以固收与现金管理类为主,当前很多银行理财子公司由于投研能力等和公募基金相比较弱,为避免正面竞争,发行纯粹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尚不多见,主要是通过混合类产品来布局权益市场。”
2021年的银行理财权益投资值得期待。2020年下半年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力度。
据Wind数据,截至12月27日,招银理财、中银理财、宁银理财、兴银理财、南银理财等5家公司对上市公司进行19次调研,涉及迈瑞医疗(300760.SZ)等16家A股上市公司。
试水权益市场
2019年,伴随数家理财子公司落地,“理财子公司元年”开启。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2月27日,2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0家业已开业。
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诞生就肩负着响应资管新规,助力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使命,对产品进行调整则是其题中之义。 不过,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尚处产品发行初期,布局权益类产品更是处起步阶段。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包括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在内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理财产品2900余款,均为净值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从投资性质来看,包括固定收益类、混合类和权益类。
相对来说,权益类理财产品占比一直偏低。12月20日,交银理财总经理金旗透露,目前银行理财在权益二级市场上的配置规模仅为总资产的3%左右,明年有望达到5%,未来3-5年希望达到10%以上。
对于银行机构而言,迈出试水权益的一步已属不易。一直以来,权益市场的波动性与银行理财绝对收益的特性存在一定冲突,导致权益市场方向配置不足。
此外,如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近日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所言,“作为资管行业的新生力量,在权益投资方面,相较于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研体系、IT系统和人才机制等方面都尚在学习阶段,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权益投研团队也均处于初建阶段。
今年6月12日,在交银理财成立一周年发布会上,交银理财董事长涂宏表示,交银理财产品多半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公司正在尝试优化底层资产,加大权益市场布局。
12月28日,普益标准分析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八成以上的理财子公司产品均为封闭式。从风险等级看,权益类产品风险等级均为中风险以上,以四级中高风险为主,占比达57%;从权益类产品投资起点看,主要集中在100万元;从募集方式看,95%的权益类产品为私募型;从期限看,权益类产品期限明显偏长,一年以上产品占比达89%,三年以上产品占比达52%。
“基于资管新规下的转型需求,同时为获得更高回报,优化产品体系,迎合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权益市场,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都是必然趋势”,12月25日,上述接近交银理财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虽然纯权益类产品数量仍然较少,但大多数理财子公司都在混合类理财产品中配有权益类资产。
变局催生竞合
“抢滩权益市场也不能冒进。”12月28日,一位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如是表示。在他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目前权益投资能力整体不足,若是发行纯权益类产品,很难“拼过”公募基金。同时,由于股票投资短期波动较大与银行理财投资者的普遍风险偏好不符,故布局要稳步推进。
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权益类产品较少不同,2020年,权益类公募基金迎来了高光时刻。
“今年公募基金权益类规模较2019年显著增长,投资A股3.87万亿元,占沪深两市流通总市值的6.75%,创近7年来新高”,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募基金专业委员会在工作会议上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在权益类市场上的“交集”也越来越明显。
12月27日,某银行首席策略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边是背靠我国最广大的客户流量资源;一边是坐拥最强的投资管理能力,未来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公募基金的互动格局将引导资管行业的迭代与进化。”
建信理财副总裁李丽杰坦言,相比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传统优势在于非标和债券配置,但在股票、股权、量化投资等方面欠缺市场历练,建立市场化、高效能投研体系任重道远。
上述首席策略师则指出,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公募基金可以为理财子公司提供多资产的解决方案,来弥补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权益投资、股权投资方面的短板。
12月28日,沪上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近日向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推荐了人工智能方法,他们做权益缺乏直接投资股票的能力,愿意支持新的投资技术,买了我们的基金。”
与公募基金合作并不能完全打破银行理财对传统路径的依赖。因此,银行理财子公司也一直在积极组建权益投研团队,偏好引进公募背景的人才。此前,有公司甚至以近500万元的年薪诚邀“首席权益投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