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9日讯 (记者 周雷)29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资委召开媒体通气会,介绍中央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情况。“十三五”期间,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在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去产能、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等方面动真碰硬、奋力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为央企推进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年12月23日,鞍钢和辽宁省鞍山市签订有关协议,110多户实施重组改制的企业股权正式划转鞍山市,累计安置集体企业职工和集体退休人员15.2万人。鞍钢厂办大集体改革由此基本完成。鞍钢此次改革从实际出发,职工安置因人施策、分类安置,并全力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问题,得到了职工群众的普遍认同与支持。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三五”期间,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措施,狠抓重点难点,强化督导考核,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企业办消防机构分类处理已在2018年全面完成。截至2020年11月底,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市政社区管理等职能分离移交、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等基本完成,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21家中央企业完成率均达到100%。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92.1%,中国航发、中国石油等13家中央企业完成率达到100%。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98.1%,累计安置在职职工171.2万人。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收尾工作,完成“三供一业”、市政社区管理等职能分离移交、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收官工作。对尚未完成任务的地方和中央企业进行督导,逐一清零销账,确保按期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2016年以来,中国中铁累计压减法人企业377户、压减比例达到34.9%,安置职工1.3万人,节约管理费用5.1亿元,回收和吸引资金93.2亿元,有效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中国中铁副总裁任鸿鹏表示。
2016年以来,针对中央企业底数不清、机构臃肿、管理链条偏长等问题,国资委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压减工作攻坚。通过全面摸清企业户数、严格督导考核等措施,顺利完成阶段性压减任务。此后,坚持压减工作要求不松、力度不减。截至目前,所有中央企业的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含5级),法人总数累计减少超过1.7万户,减少比例超过30%,有效防范企业管控风险,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据了解,压减工作开始时,中央企业最长管理层级为8级,管理层级超过5级的企业共34家,占全部中央企业的35%。通过压减,70家企业管理层级明显缩短,最长管理层级压缩至5级,75家企业管理层级低于4级,约占全部中央企业的80%。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关系进一步理顺,管理流程不断优化简化,集团管控能力增强,内部无序竞争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压减工作开展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减少人工成本350亿元,减少管理费用298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4.6万元增加到59.3万元,提升比例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