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5日讯今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司长罗国三介绍,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被关停取缔,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超过8000家。长江流域优良断面比例从2016年的82.3%提高到2019年的91.7%,2020年1至11月进一步提升至96.3%,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有“微笑天使”之称的江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赵世新表示,5年来,发现和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质量明显改善,长江流域首次实现劣Ⅴ类水体“清零”,干流首次全部实现Ⅱ类及以上水质。2020年1-11月,水质优良断面(Ⅰ-Ⅲ类)比例为96.3%,较2016年提高14个百分点。
赵世新透露,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部牵头实施了“长江保护攻坚战”。实地排查两万四千余公里岸线,查出入河排污口6万余个,“是之前掌握的约30倍”。325个自然保护区2547个重点问题点位已整改完成2324个。存在问题的281家“三磷”企业(矿、库)已基本完成整治。“清废”行动发现1944个问题整改完成1904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治基本完成,一万五千余家乡镇级、千吨万人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均已划定保护区。地级及以上城市1372条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96.7%。1064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均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目前,长江流域劣Ⅴ类水质比例从2016年的3.5%下降到2019年的0.6%,2020年首次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罗国三说,“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长度比2015年增加20.7%,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比2015年提高60.7%。长江岸线整治全面推进,1361座非法码头彻底整改,2441个违法违规项目已清理整治2417个,两岸绿色生态廊道逐步形成,沿江城市滨水空间回归群众生活。
“尽管长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但是我们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赵世新认为,“一些地方工业、城市基础设施欠帐仍然较多,违法排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城乡面源污染短板亟待突破,一些重点湖泊的水生态系统失衡,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保护修复任重道远。”
赵世新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继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工业园区、入河排污口、自然保护区等重点整治专项行动,巩固深化攻坚战成果。并且,要系统谋划“十四五”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持续提升长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