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孙源 于玉金
千亿市值牛股爱尔眼科(300015.SZ)正面临上市以来最大的一场舆论危机。
日前,“艾芬‘医闹’爱尔眼科”事件持续发酵。2020年12月3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在微博自曝在爱尔眼科接受晶状体更换手术后视网膜脱落,引发网络热议。到底是爱尔眼科其后声明的“操作均符合医疗规范”,还是艾芬声所指的爱尔眼科“避重就轻、推卸责任”?事实还未明朗。
1月7日,《华夏时报》记者致电爱尔眼科证券部相关负责人询问事件最新进展,对方表示:“我们正尽量跟艾医生进行沟通。”对于是否已有第三方鉴定机构介入,他回应称,这不是单方面能做的事情,因为需要双方共同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同时需要艾芬配合。
风波发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即1月4日,爱尔眼科股价大跌近9%,然而跌势仅持续一天后,不乏散户投资者大喊“抄底”,截至1月7日收盘,爱尔眼科的股价再破新高。不过在1月8日股价回调,截止记者发稿,股价已下跌超5%。爱尔眼科股价2020年势头迅猛,一整年涨幅超140%,当前市值已逾3000亿元。
在该事件下,投资者重新将审视的目光聚焦在爱尔眼科终端市场的表现上,各地医院的技术和服务水平能否跟上爱尔眼科扩张的脚步?绩优“白马股”当真没有“埋雷”?
医患双方仍僵持
不过目前来看,爱尔眼科方面和艾芬的沟通似乎并不顺利,1月7日午间,艾芬在仍在其微博又一次声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直指其存在隐匿伪造、销毁医学文书的行为。据了解,武汉市武昌区医调委正在介入调解这一事件。
该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原因还包括武汉抗疫医生艾芬的新冠疫情“吹哨人”身份标签,随着该事件的不断传播,其微博账号“急诊向日葵艾芬”目前已有219万粉丝。艾芬言辞犀利:“爱尔眼科的行为不止是失误,而是没有医德。”她认为,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忽视了自己的眼底病变和视网膜问题,且术后她曾经反复强调自己并无明显改善后,仍未引起其重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回顾该事件始末,2020年5月,艾芬感觉视力下降,经人介绍前往武汉爱尔眼科医院,主诊医生是副院长王勇,诊断称她的右眼患上了白内障,艾芬随后接受了右眼植入人工多焦晶体手术。10月24日,艾芬在武汉中心医院检查后却发现其右眼视网膜脱落,视网膜周边广泛变性,于是针对视网膜脱落进行手术,术后右眼几乎失明。
对于这一手术,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在1月4号发布了一份核查报告,承认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存在术后复查记录不全等问题,同时希望与艾芬一道申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查鉴定。而此前在2020年12月31日晚,武汉爱尔眼科发布声明称,艾芬医生右眼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经医院自查,该手术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
爱尔眼科方面跟《华夏时报》记者提及上述核查报告时称:“我们的立场已经很清楚了,现在就是看艾医生那边是什么想法,具体怎么处理是协商、鉴定之后的事情。” 对方表示:“发生视网膜脱落,眼部疾病确实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希望她更加理性一点。”
艾芬的网脱是否是由白内障手术造成的?有资深眼科专家发表言论称,白内障手术的确有引发视网膜脱离的可能,但手术操作引发的网脱,是术后短期即发生的,等到5个月才发作的网脱,至少不会与手术有强相关性,这些得等待后继官方的医疗鉴定给出定论。
快速扩张埋隐患?
此事件使得爱尔眼科陷入信任危机,大跨步的版图扩张下,高商誉风险、医生技术水平以及管理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隐患似要浮出水面。事件悬而未决,业内也有声音认为,对于基本面向好的爱尔眼科来说,这一插曲危中有机,如果能处理好,会重新赢得公众信任。
爱尔眼科创立于2002年,2009年,爱尔眼科成为创业板上市的第一批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首家上市的民营医院,被誉为“眼科第一股”、“眼科茅台”。
近年来,爱尔眼科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业绩也保持了一定增速,加之对于眼科赛道前景的乐观判断,爱尔眼科在股市的人气水涨船高,和上市首日的1.32元/股比,如今爱尔眼科股价涨幅已超50倍,从上市初期的70亿左右市值大涨40余倍。在2019年10月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中,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财富涨至530亿,首次“接棒”湖南首富。
陈邦的资本运作手段颇为老练,2014年,爱尔眼科引进爱尔产业基金,版图扩张提速,一方面通过上市公司自有资金进行网点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基金带来的杠杆,加速在全国布点眼科医院,进行“体外培育”,培育后再收购。
该收购策略收效明显,爱尔眼科的营收和净利保持了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09—2019年,爱尔眼科的营收从6.06亿增长至99.9亿元,净利润从0.9亿增长至14.31亿元。近视眼手术的屈光项目、白内障项目、配眼镜等视光服务项目分别占了公司总营收的35.34%、17.62%、19.32%。
目前,爱尔眼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旗下国内连锁眼科医疗机构从刚上市时的十几家,发展到现今400余家,眼科医生5000余名。为切入国际市场,爱尔眼科还先后收购美国的眼科公司、欧洲最大眼科连锁机构及东南亚头部眼科医疗集团。
商誉风险随拓土脚步显现,2020年三季报显示,爱尔眼科商誉期末余额41.26亿元,较年初增长56.41%,占公司净资产的43.43%。
实际上,与“艾芬事件”类似的爱尔眼科医疗事故近年来不止一起。《华夏时报》记者1月8日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自2015年至今,当事人涉及爱尔眼科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民事案件共70余件,对患者的赔偿金额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涉及湖北省黄冈市、云南省玉溪市、山西省太原市等地的爱尔眼科医院。
其中,2020年3月26日发布的一则二审文书有如下内容:玉溪爱尔眼科医院在为患者苏永学提供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手术记录不完整,无玻璃体切割术的描述等违反诊疗护理规范的事实;玉溪爱尔眼科医院的上述过失与患者苏永学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割术后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不准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对于双方僵持的局面何时缓解,以及最终处理结果的预判,爱尔眼科方面仿佛有种“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态度,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信这个事情最后会得到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