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王晨婷
1月19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央企累计实现营收30.3万亿元,同比下降2.2%;累计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
利润实现正增长的同时,央企负债结构得到改善。截至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4.5%,实现了“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不高于64.7%”的目标任务。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下一步将由降杠杆向稳杠杆转变,确保大多数企业负债率保持稳定。
近八成央企净利润正增长
“2020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确确实实是大落大起、波澜起伏。”彭华岗感慨道。数据显示,2020年央企累计实现营收30.3万亿元,同比下降2.2%;累计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近八成央企净利润正增长。
虽最终净利润实现正增长,但相比2019年全年净利润增长10.8%,去年央企增速大幅放缓。
2020年一季度,多数央企由于新冠疫情叠加油价暴跌、政策让利等因素,大受影响。2月中央企业净利润只有5.1亿元。
3月以来,央企带头率先复工复产,深化提质增效,3月和4月效益开启触底回升,5月效益恢复到同期的九成,6月实现了正增长,并且创了历史新高。去年下半年以来,月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同时,央企去年投资和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020年,央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投资)2.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尤其是通信企业加快5G网络共建共享和商业应用转化,全年固投同比增长9.9%;发电企业加大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投资力度,全年固投同比增长27.4%。
由降杠杆转向稳杠杆
值得一提的是,央企降杠杆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截至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4.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实现了“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不高于64.7%”的目标任务。
2020年央企带息负债比率37.7%,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负债结构明显改善,偿债能力有所增强,守住了不发生债券违约风险的底线。
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看来,高杠杆、高负债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一家国企过度负债,往往也是不计成本、盲目扩张的体现。“降杠杆减负债,有利于国企建立预算硬约束,从而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另外,当前一些地方国企陷入了债务违约风险,降杠杆减负债,也是各级政府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吴刚梁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国有企业杠杆率监管的大背景是供给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国资委自2017年以来全面推进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工作。2018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对国有企业降杠杆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到2020年末比2017年末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
此外,国资委制定了负债率分类管控方案,按照管控线和警戒线实施分类管控,加强重点债券风险管控;对中央企业债券占带息负债比重实施分类管理比例限制,严控高风险企业短期债券占比,要求企业将资金高效投入到主责主业。全面加强高风险业务管控;全面排查金融及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严控对外担保、PPP等高风险业务,坚决禁止融资性贸易。
彭华岗说,下一步,将由降杠杆向稳杠杆转变,确保大多数企业负债率保持稳定,高负债子企业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债务风险的底线。
2021年完成七成以上任务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彭华岗介绍,三年行动在2020年启动以后,在很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去年新增22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涵盖了近1.8万名关键核心人才。中央企业集团总部部门数量平均压缩超过17%,人员编制平均减少20%,企业活力和效率得到了明显增强。
另外,2020年中央企业一年当中实施混改超过了900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2000亿元。中央企业对外参股的企业超过6000户,国有资本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这种双向的混改,推动了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培育形成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的“隐性冠军”企业。
“混改一直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但要在‘积极’与‘稳妥’中寻求平衡。预计混改仍是今年国企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混改会向纵深发展,监管部门不再片面追求‘混改面’,而是要在‘引机制’方面下功夫,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吴刚梁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彭华岗表示,今年国资委将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三年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为2022年全面完成三年行动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将重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更加清晰;同时,更加注重激发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各层级企业普遍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进末等调整和用工市场化,坚决破除“平均主义”“大锅饭”;更加突出基层创新,鼓励支持“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区域性国资国企改革和深化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等专项工程的企业率先改、大胆试,使改革政策直达基层。
“中国国有企业由投资刺激为主进入了提升管理阶段。”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看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一方面是要在体制机制上放开搞活,一方面与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有直接关系。通过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监管体制的变化,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质量性重组,一方面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