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日前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抓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包括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刚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将于2月1日起施行,同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此次划定排放配额的企业是年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发电企业。据介绍,《管理办法》定位于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并将以《管理办法》为统领,搭建起全国碳市场的基本制度框架。这意味着自今年元旦起,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企业将分到碳排放配额。
去年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峰值与碳中和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促进低碳绿色发展的大趋势,意味着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还代表着碳市场、碳金融以及如清洁技术等高科技新型行业风口的到来。低碳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不仅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而且也涉及多方利益。
目前我国碳减排任务仍然很重,主要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数据显示,从行业看,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交通行业、建筑和工业碳排放占比分别达到41%、28%和31%。如电力行业,虽然推动清洁能源,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能源结构仍改变不大。
因此,实现碳峰值与碳中和,推动低碳减排,还需从多方着手。如注重顶层设计、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各行业低碳技术研究与创新,推动碳市场建设等手段,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相关经济政策的引导,激发企业低碳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达到20%,电力在终端能源中占比将超过30%,非化石电力装机占比达到50%、发电量占比超过40%。这将涉及新能源产业技术的创新与快速发展及其对高碳能源的逐步替代,当然也包括新能源汽车技术等领域普遍发展。
在整个能源结构的逐步转型与调整中,如何科学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如何因地制宜等问题研究都至关重要。同时,高碳能源如何逐步退出、如何转向综合性能源服务等,都需要顶层设计以及逐步实施的长期策略。有了好的规划与设计,就避免了短期冲动型举措或一刀切等问题出现。
规划与设计还是要侧重技术创新,如可再生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大大降低了新能源的成本,自然形成对高碳能源的挤出效应。其他行业亦是如此,低碳绿色高新技术产业,将对高碳传统产业形成挤出效应。此外,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更依赖于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低碳减排,清洁技术产业从本质上来说,更是需要加强技术的创新与储备。
当然,碳市场、碳金融等市场化措施亦是世界各国低碳减排的经验。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随着《管理办法》的施行以及首个履约期的启动,将为其他行业带来示范效应。比起传统的补贴政策等行政方式,碳交易以市场之手促进企业减排,将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目前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重要的市场化减排工具,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需完善相关政策。此外,低碳减排亦需相关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相配合,多方多举措形成合力加以推动,才能更有利于实现碳峰值与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