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这对于进一步增强粮食资源配置效率,构筑粮食产购储加销一体化,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意义重大。
建立粮食安全产业带,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度、战略,健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效能,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三是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粮食主产区具有生产粮食产品和生产生态产品的双重功能。粮食生产一方面是利用自然、消耗资源、形成排放的粮食产品产出过程,但同时也发挥了保护生态、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功能。按照粮食主产区与生态补偿政策一致的原则,加大对基层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和奖补力度,调动基层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保安全的积极性,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四是改革完善粮食收储政策,合理确定稻谷、小麦口粮最低收购价,增加有效粮食托市收购主体,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提升粮食市场化收购比例。提高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功能和效率,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制机制,全面构筑粮食从生产到流通的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
五是拉长粮食产业经济链条,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县、示范企业、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健全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粮食产业长效体制机制,稳步提升粮食产业综合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让农民在加工转化增值中再次分得“一杯羹”。 (孙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