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加27.4%。在过去的一年中,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冲击,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记者根据各地外贸进出口情况,详细梳理制作了2020年31省区市外贸进出口规模排行榜,广东、江苏、上海三个外贸大省位列全国前三,7省区市总额进入“万亿梯队”,外贸强省市粤苏沪浙进出口规模占全国近六成。值得关注的是,19个地区实现同比正增长,在疫情的影响下逆势飘红,多地更是创下进出口规模历史新高。此外,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发挥也很亮眼,安徽、四川、重庆、江西等省出口增速均在10%以上,贵州和云南高达30%以上。
中国外贸逆势增长1.9% 规模创历史新高
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报告均指出,疫情严重扰乱全球经济,导致2020年国际贸易急剧大幅下滑并一度几乎崩溃,降幅达到创纪录水平。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额同比下降5.6%,这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货物贸易的最大同比降幅。而在这样严峻的贸易大环境下,中国外贸发展表现却超预期。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外贸进出口从2020年6月份起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2020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加27.4%。全年进出口、出口总值双双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也创历史最好纪录,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不惧疫情 19地逆势飘红实现正增长
多地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纵观全年外贸形势,我国一季度急剧下降,二季度攻防转换,三季度、四季度稳步回升,逐月向好,走出一条令人振奋的“V”形反转曲线。这是中国外贸综合竞争力的充分体现,更是国际市场和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外贸投下的信任票。
总览各地全年外贸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出,多地抗住了压力,实现逆势飘红。31省区市中,19个地区同比增幅实现正增长。此外,江苏、上海、四川、重庆、湖北、山东等地方外贸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湖北,在2020年疫情的严峻冲击下,进出口总值却逆势首次突破4000亿元,实现增长8.8%。
中西部外贸取得积极成效
出口方面快速增长尤为亮眼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不断开辟新兴市场贸易,贸易创新发展动力强劲,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实现增长,东盟首次成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我进出口增长7%。欧、美市场有所恢复,与我国进出口分别增长5.3%和8.8%。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
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取得积极成效,进出口增长11%,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17.5%。由此,对东盟、中东欧的贸易额逐年加大,贸易政策的不断加码,给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创造了更多机会。
尤其在出口方面,中西部地区发挥尤为亮眼,安徽、四川、重庆、江西等省出口增速在10%以上,云南和贵州更是高达30%以上。
粤苏沪居全国前三榜
7省区市进入“万亿梯队”
在2020年31省区市外贸进出口规模排行榜中,广东、江苏、上海三个外贸大省位列全国前三。广东外贸进出口7.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规模占全国22%,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榜单第二的江苏省进出口规模达44500.5亿元,同比增长2.6%。排行第三的上海,GDP达到3.4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
2020年外贸进出口规模达到“万亿梯队”的有7个省区市,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山东、福建。年度规模达到“千亿梯队”的有18个省区市,分别为四川、天津、河南、辽宁、重庆、安徽、湖南、广西、河北、湖北、江西、陕西、云南、黑龙江、山西、新疆、吉林、内蒙古。
粤苏沪浙进出口规模占全国近六成
稳外贸政策“组合拳”效应突出
解构全国31省区市外贸进出口情况,粤苏沪浙四个外贸“王者”进出口规模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已经接近60%,可谓“半壁江山”。 从贸易规模和体量上来观察,东部沿海地区省份优势明显,粤苏沪浙稳外贸政策“组合拳”成效突出,都使得粤苏沪浙外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以广东为例,作为我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外贸总量大、加工贸易占比不小,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冲击较大,在稳外贸方面有难度、有挑战。规模继续稳居全国第一、出口正增长,显示广东外贸和经济韧性强,稳外贸政策“组合拳”效应不断释放。
展望2021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贸从反弹到复苏还有一个过程,中国外贸挑战与机遇并存,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展望2021年,国内经济恢复平稳增长将给外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我们拭目以待,看2021年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再创辉煌!
注:该文图表数据来自海关总署,文中数据来自中国政府网、相关省市区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