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 赵琬微)“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教育系统与天津、河北签订各类合作协议168个,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从开办新校区到多地教师围绕一节课进行“同课异构”,丰富的合作方式让教育协同发展生机勃勃。
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音乐老师高向红见证了教育协同带来的改变。“我校过去只有一支鼓号队,现在有了合唱、舞蹈、中国鼓、美术、剪纸、木工、3D打印等各种社团。”她说,两年多来,来自北京的教育理念深刻改变了校园生活氛围,让孩子们有了更多发展机会。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在基础教育领域,北京与津冀政府及教育部门签署基础教育合作协议13项。北京景山学校、八一学校、北京八中等学校在河北多地市建设分校;选定北京30余所中小学“手拉手”对接帮扶河北省23个教育贫困县;河北省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挂职学习。
此外,北京通州与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北京大兴与天津北辰、河北廊坊先后成立教育联盟。京津冀13所学校成立美育联盟,长城沿线14所学校联合组建长城教育联盟,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职业教育领域,北京多个区级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与津冀政府部门、学校签署合作协议41个,包括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廊坊校区挂牌,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成立曹妃甸分校。通过成立14个京津冀职教集团(联盟),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逐步深化。
在高等教育协同方面,京津冀高校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京津冀经济学学科协同创新联盟”“京津冀建筑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联盟”等16个创新发展联盟。以北京农学院与天津农学院、北京印刷学院与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为试点,稳步开展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推进深层次交流合作。
据悉,在2019年发布的《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下一步,北京将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深化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廊坊北三县教育统筹规划发展,鼓励优质中小学、职业院校开展区域合作办学,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