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荒博物馆的第三展厅中,有一个“复转官兵”单元。这里陈列了许多复转官兵当年使用的物品,还搭建了许多微缩景观,再现当年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真实历史。
一处展柜里,摆放着一件八五二农场的创始人、老红军黄振荣穿过的军装。1955年,黄振荣奉王震将军的命令来到北大荒,率领五人踏荒小组,深入完达山北麓荒原深处,摸清了那里有300多万亩可垦土地,选定了八五二农场场部的位置。1956年,他带领2000多名干部战士,抢修120多公里的虎宝线工程。
在北大荒,黄振荣有时一天要走50多公里的路,在数九寒冬踏荒中,脚趾甲被冻掉了九个。在为农垦事业奋斗的15个年头里,他率领7000多名官兵,开荒71万多亩,扩建了八五三、八五五农场。黄振荣来到北大荒时,这里地无一垄,他去世后,却为北大荒留下76万亩良田。
在展厅中部,是一个微缩景观“潜水挂钩”,故事发生在一个三面环水、被称为“大酱缸”的沼泽地雁窝岛。1957年4月24日夜里,抢运物资的六台大型拖拉机陷进了“大酱缸”,最危险的车只露出驾驶室,情况十分危急!垦荒队员从100公里外的友谊农场借来绞盘机,把这几十吨的整机拆成零件,一点一点地运进雁窝岛。500米长的钢缆数千斤,几十人排成一路,从齐腰深的冰水、泥水中齐步前进扛了进去。绞盘机重新安装好了。但是,怎样才能将钢丝绳挂在陷在冰泥中的拖拉机上?共产党员任增学挺身而出,脱下棉衣,喝了半碗酒暖身,潜入了满是冰碴的泥水中。经过了三次浮潜,面无血色的他说完一句“挂上啦”,就晕倒在同志们的怀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六台拖拉机终于开进了雁窝岛。
在北大荒,像他们这样默默奉献的人数不胜数。在战争年代,他们出生入死,战功卓著;到了北大荒,他们轻轻摘下嵌满胸前的勋章,藏起满身战功,再写英雄篇章。他们把青春和生命融入了北大荒的伟业之中,把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北大荒,讲述着北大荒故事,铸就了北大荒精神,代代流传,历久弥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