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一定程度帮助线上小微企业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线下尤其制造业企业的信贷环境仍然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线下制造业数据不标准、行业之间差异大、尽调难等问题。
疫情催生数字化发展,产业金融迎首个政策纲要
2020年,疫情催化数字化发展,也推动了产业创新、供应链金融与产融结合发展。在产业、科技、金融等产业金融多生态主体交融发展的当下,包括欢太数科在内的一些企业开始投身数字化产业金融中,规模化的、数字化的产业金融开始成为趋势。
去年9月,人民银行同多部委出台《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要求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科技运用,通过“金融科技+供应链场景”实现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交易标的“物的信用”、交易信息产生的“数据信用”。
该《意见》成为我国“首个”产业金融的纲领性文件,可以预见的趋势是,未来金融科技将作为数字化产业金融的重要实现手段,提升小微企业金融。也期待更多细则文件,继续推广数字化产业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行业性难点众多,期待细化引导、协同发展
目前在产业金融行业仍存在多类难点。
从市场参与方来看,一些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对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动力不足;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对于新兴的数字化产业金融仍处于观察与逐步接受阶段;作为中间方与技术赋能方的数字科技公司,很多也仍然在探索商业模式的初级阶段。从技术层面来看,产业链内企业数据造假、企业数据安全问题、多产业之间的智能风控技术、数字科技公司资质与合规要求等领域仍然处于企业的“自我监管”状态,不利于行业的长久发展。这些都需要政策的细化指导。
在行业兴起之初,欢太数科作为数字化产业金融服务商,期待政策能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提供引导与支持,一方面,激发核心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的意识;另一方面,指导金融机构推广数字化小微企业金融;同时,鼓励科技企业连接服务好双方需求,支持有科技实力、有产业服务能力的数字科技公司,规范行业兴起之初可能出现的不良商业模式。
过去几年,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移动支付、智能理财的金融经验已经显示,金融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的力量进行模式革新、效率提升、体验优化,而政策的适时管理,也为这些领域带来了规范的、长期发展的正向引导。
国内疫情已渐趋稳定,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参与者,对经济复苏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数字化产业金融要服务好更多的小微群体,也需要顶层设计,帮助加强同业合作、探索模式创新、创建新数字化产业金融体系。在政策帮扶与引导下,多方联动,将数字化供应链实践经验推广到更多产业中,助力小微企业焕发活力,创造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