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醒了萌动的万物,浓浓的花香也融进了躁动的春天里。猛抬头,高高矮矮的榆树上,已挂满了嫩生生的榆钱儿,犹如淡绿的蝶翅一般,一对对拥挤着,一团团喧闹着。
这时,早有动作麻利的孩子爬到了树上,迫不及待地捋一把榆钱儿塞进嘴里,甜丝丝的清香,真好吃。树上的独享美味,树下的孩子们急得直嚷嚷:“也给我们折一些啊,快点儿!”树上的故意两手一摊:“够不着啊。”于是,很快便有顶端绑好铁钩子的长竹竿递上来。树上的孩子手拿竹竿,把榆钱儿枝条别在钩子上,轻轻旋转竹竿,榆钱儿就掉下来了。地上的孩子哄抢着,兴奋得手舞足蹈。
树下的母亲笑眯眯地关注着,不时地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等孩子们闹够了,母亲就来帮忙了,一会儿工夫,地上就积攒了一大堆鲜鲜嫩嫩的榆钱儿枝条儿。母亲拿来竹篮或小簸箩,招呼着孩子们捋榆钱儿了,之后还要把这春天的第一份馈赠分给孩子们,分给左邻右舍和行动不便的老人们。
接下来,母亲要给全家做榆钱儿饭了。母亲翻弄着捋下来的榆钱儿,认真地剔除一些断枝和枣红色的萼,然后洗净、晾干,再加入玉米面(掺上一点儿小麦粉更佳,不过那年头小麦紧缺啊),一遍遍搅拌,直至几乎每片榆钱儿都附着上面粉。农家锅灶前,我帮忙拉着风箱,看着忙碌的母亲,心中早已迫不及待了。锅里的水煮开了,母亲放好笼屉,加入拌好的榆钱儿,再蒸20分钟左右,屋里已经飘起榆钱儿饭的清香。“好了吗?”我问。母亲看着早已垂涎欲滴的我,戳一下我的额头:“小馋猫,莫急。”开锅了,母亲把榆钱儿饭盛到碗里,我忍着烫,尝了一点点,就在我吧嗒嘴的空当儿,母亲又往我的小碗里加进了蒸熟的油、盐和葱花,再加一些蒜泥和香油,顿时,碗里的榆钱儿饭色香味俱佳,更是清香四溢了。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大快朵颐,母亲在一旁笑着,溢满了温情,仿佛整个小屋都驻满了春光。
母亲一生最爱种植榆树,她做的榆钱儿饭,在全村是出了名的美味。她能做出许多花样来,比如别具风味的榆钱儿窝窝头,比如加入大米、小米,熬成的榆钱儿粥,都是滑润爽口,味道格外清香。正是这鲜美的榆钱儿,给那段清贫的日子带来了无比的丰盈和富足。
光阴荏苒,那个围着母亲捋榆钱儿的小男孩,如今已是人到中年。而母亲,也早已离我而去。那天去朋友家,忽然就看到了一棵高大的榆树,绿油油的榆钱儿正在长成。我咽了一下口水,突然间唇齿芬芳——原来,那些扎了根的“榆钱儿饭”记忆,将陪伴我的一生,并时时滋润我舌尖上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