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对银行的房贷占比设定“红线”指标。也因此,去年年报中上市银行是否“踩线”备受市场关注。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目前披露年报的32家上市银行中,有10家上市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或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具体来看,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渝农商行、厦门银行、成都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郑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超标;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青岛银行的上述两项指标均踩“红线”。
对于部分银行涉房贷款指标超红线,监管给出的整改过渡期在2年-4年。而从各家银行年报的表述,以及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的表态来看,各家银行都表示将按政策要求,持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记者注意到,去年银行贷款规模快速扩张,但是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速放缓。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具体到上述32家银行而言,贷款总额大多保持10%以上的增速。但是,在总体贷款规模大幅上涨的同时,房地产行业贷款总额增速相对有所减缓,其中,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渝农商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等6家银行更是出现了负增长。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房地产行业处于一个相对冷静期,由于疫情原因,信贷也倾向于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支持。所以房地产行业去年的贷款总额增速减缓,符合去年的房地产行业特征。”
3月22日,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从本次会议部署的今年信贷投放重点领域看,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科技创新等将成为今年银行业信贷投放的热门领域。
今年多家上市银行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了当前房地产信贷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招商银行首席风险官朱江涛表示,招行将根据涉房贷款集中度监管要求加快内部资产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加大投资类资产配置力度,包括央票、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商业银行债券等;另一方面,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快普惠小微、消费贷款、新动能与新经济、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发展。
由于受到新规限制,一些零售业务增长较快的银行开始面临调整结构的难题。
“大型对公贷款和零售业务中的房贷预计都会受到系统性的限制,银行要积极迎接挑战。未来银行需要更加关注小微企业贷款和拥有实际场景的消费金融零售业务,这背后还要加大对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的投入。”陶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