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由于理解的错误与知识局限,很多人“谈乙色变”,拒绝和病毒携带者握手、拥抱、共餐,甚至沟通。乙肝病友在承受疾病之痛的同时,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偏见和歧视。事实上,面对乙肝,大可不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乙肝,用知识打破偏见,就能从容应对。
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有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三种传播方式。
在我国,母婴传播是慢性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占30%~50%,多发生在围生期,通过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而成人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血人员实施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采取安全注射措施,经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已较少发生。HBV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具,以及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等。与HBV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男男同性恋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高。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并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如何预防乙肝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以及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30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乙肝表面抗体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监测抗乙肝表面抗体,如乙肝表面抗体小于10miu/ml,可再次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
管理传染源。HBV感染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建议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和医疗活动中,积极检测HBV感染标志物,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疾病危害的目的。慢性HBV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具、剃须刀、注射器及取血针等,禁止献血、捐献器官和捐献精子等,并定期接受医学随访。其家庭成员或性伴侣应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切断传播途径。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取血针和针灸针等针具),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器具应严格消毒。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伴侣的健康状况不明时,应使用安全套,以预防HBV和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尽量避免羊膜腔穿刺,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乙肝怎么治疗
对于乙肝,目前尚无可以治愈的药物,但通过药物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仍保持HBsAg阴性,未检测到HBV DNA及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推荐使用强效低耐药的药物,例如丙酚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乙肝治疗期间,服药周期较长,一般至少2至3年,甚至终身服用,切不可擅自停药,以免造成病毒反跳,加重病情。服药期间应做好各项指标监测,定期复查。
传统治疗乙肝用药替诺福韦会导致胃肠道反应、骨质疏松、肾小管损伤。长期服用,还会产生耐药性,较高的使用量也给乙肝患者及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即将上市的艾米替诺福韦片是最新原研的二代替诺福韦,是由翰森制药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通过优化结构,艾米替诺福韦比替诺福韦拥有更高血浆稳定性,安全性更高,实现肝靶向,提升了药物的利用度。药物对骨密度及肾脏影响较小,早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证实该药在健康志愿者和慢性乙肝患者中的良好耐受性和安全性,PK特征和疗效符合预期。
2021亚太肝病学会年会(2021APASL)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研究人员与豪森药业(翰森制药经营主体)联合发表了该药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进行的大型Ⅲ期临床研究48周结果。临床数据证明,艾米替诺福韦在保障良好的抗乙肝病毒疗效的同时,显现了更优越的安全性,将是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用药的优良选择。
考虑到乙肝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艾米替诺福韦在达到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相当疗效的情况下,可以帮助乙肝患者降低药物的副作用,让乙肝治疗更加安全可靠。得了乙肝并不可怕,只要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合理用药,完全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