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北京大学123周年校庆,日前,由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公益联合会举办的元培论坛暨“未名之光”公益项目路演在上海举行。
“元培论坛”是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一年一度的思想盛宴,为汇聚并支持北大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本次论坛特别设立“未名之光”公益分论坛,对北京大学上海公益联合会2021年拟捐助的公益项目进行项目路演。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学校不但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公平的底线担当,也正在成为未来教育探索的前沿阵地。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教育扶贫部部长杨婷婷分享了”快乐童年合唱团“的实践。基金会与上海师范大学泊乐合唱团合作,以合唱活动送教下乡为抓手,帮助留守儿童自信成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农村研究中心主任赵宏智介绍了百人以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存困境,并提出了以宕昌磑子坝实验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点面结合促进学校脱困的行动方案。
作为一个以北大上海校友会为依托的机构,公益联合会同样对上海本地公益事业予以关注。上海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理事长陈星宇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阐释了十方缘”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的理念,而一位年过八旬的十方缘志愿者的到来更使现场的气氛到达一个小高潮。“闲下来合作社”社长张欢提出了“社区创变者网络”的概念,介绍了大鱼营造社区发展中心依托地下室改造工程重塑城市居民社区公共性的探索,用五彩斑斓的图像向听众们展现了90后新公益人的“破圈”行动。
本次路演采用了现场辩论、专家点评、捐赠人团评审相结合的形式。上海卓越公益事业评估中心理事长徐本亮强调,有效的公益项目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受益人群和详细的计划;而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社长郭小牧指出,新一代的公益活动更多采用了“参与者即受益者“的网络化组织和服务形态,与传统的公益有很大的不同,需要以新的视角接纳并采用新的评估方法。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徐明以一个教育人的视角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总结:教育公益事业,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同行,不是批判而是建设。它其实是这样一个过程:基于最基本的人性,去发现我们都一样;立足最理性的现实,去发现我们不一样;追求现实的可能,去发现我们其实还一样。经过七名捐赠人代表的集体评审,四个项目均通过路演,成为北大公益联合会2021年度资助项目。
徐本亮发表了题为“提高公益项目的有效性”的演讲,指出公益项目应当将资源集中于能产生成果的事物上,以需求导向开发项目、以目标导向制订项目计划,并将项目成果导向贯穿于项目计划、实施和结项的全过程。
最后,由于公益联合会在2020年为湖北抗击新冠疫情作出的贡献,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文斌向北大公益联合会颁发了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发来的感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