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北大医学-中国飞鹤营养与生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这是继近期升级新鲜标准体系、发布双链融合战略后,中国飞鹤在研发创新上的又一重要布局。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现场致辞
“我们今天成立研究中心,是顺应国家对于科研工作‘四个面向’的要求。”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表示,研究中心将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以产业进步为导向,强化应用型研究,推动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和营养学系的学术创新,以及中国飞鹤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郝卫东现场致辞
“北京大学医学部希望通过与飞鹤的深度合作,在互惠互赢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共同为中国人一生健康做出努力。”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郝卫东强调。
2016年起,中国飞鹤便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在中国母乳、儿童营养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
“母乳营养成分多样而复杂,且会随哺乳时间进展而发生变化,很多营养组分同时受乳母生活的地域、饮食、疾病状态等影响,个体差异较大,小样本、横断面的母乳营养成分分析,以及将不同泌乳时间的母乳混在一起分析得出的母乳营养成分“参考数据”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都给标准化母乳营养成分的研究带来困难。”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许雅君说,“中西方人群的遗传背景、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均有很大差异,因此照搬国外母乳营养成分数据作为中国宝宝配方粉的金标准也十分不可取。要想科学指导适合中国宝宝的配方奶粉组分研发,就必须获得真实的中国母乳营养成分随地域、泌乳时间变化的数据,这件事即便再困难,也得有人去做。我们在过去几年和飞鹤针对母乳营养的合作研究中,不只涉及到更广的地域性,更重要的是关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变化。”
2020年,双方在食品营养领域专业杂志Food Science & Nutrition上发表SCI文章“Longitudinal changes in the bioactive proteins in human milk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中国母乳中生物活性蛋白的纵向变化),统计分析了1987-2019年33年间总计11369个中国母乳样本数据,揭示了中国母乳中11种活性蛋白成分在6个哺乳阶段的含量变化。
此外,双方还经过1年多的梳理,出版了《中国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营养相关问题报告》一书,总结了我国儿童青少年存在的主要营养健康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许雅君现场介绍与中国飞鹤的合作情况
针对研究中发现的营养搭配不均衡导致儿童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免疫力低下等问题,飞鹤在茁然儿童配方奶粉的开发过程中,针对性地添加了活性元素,改善奶粉营养配比,帮助儿童提升抵抗力。
针对糖尿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双方也有多项研究成果产出。
北大医学-中国飞鹤营养与生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如今,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成立研究中心,搭建一个校企合作平台,引入国际国内顶尖专家,组建一流的研发团队,深化对生命早期、儿童及青少年、成人全生命周期、全人群覆盖的营养研究。”肖渊主任表示。
“我们所关注的不只是生命早期1000天的事情,而是整个生命周期,希望通过早期1000天的干预,促进个体真正地健康发展。”许雅君说。
对于中心的具体研究计划,许雅君介绍道,我们首先要扎扎实实把点扎下去,把中国母乳的地域性差异、时间序列差异做好,不务虚,不求短平快;针对儿童营养,力求从主要营养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干预研究。
中国飞鹤副总裁梁爱梅则表示,在飞鹤59年的发展历程中,科研创新作为一种核心推动力,让品牌从东北的小县城,走向全国市场,走到行业领导者、领跑者的位置。“基础研究就是‘本’,是最底层的东西。只有把底层的原理搞清楚了,才能有真正的产品创新。”
中国飞鹤副总裁梁爱梅分享中国飞鹤研发布局
基于此,飞鹤不断从战略方向上强调科技创新,尤其是对源头——基础研究越来越重视。最为明显的是,2015年以来,飞鹤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先后与不同专业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多个研究平台,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全产业链创新等方面,在中国母乳、中国人体质和营养学等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
未来,飞鹤将横向组建全球创新与研发平台,纵向建立产业链立体深度研究体系,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合作伙伴一起,通过产学研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造福万千家庭。
(以上图片均为飞鹤提供,授权中国网财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