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6月4日讯(记者 郭伟莹)今日,在“发展第三支柱,服务养老事业”为主题的热点对话上,人保寿险副总裁王文表示,提供高品质养老也为商业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课题,创造新的机会。
一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准公共品属性促进保险公司强化成本控制。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有准公共品属性,保险公司作为产品供给方,要兼顾商业与社会两方面的特性。养老保险产品给消费者更灵活选择权的同时,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销售支持、运营服务和投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增加大量业务流程和服务动作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管控经营管理成本,这对保险公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优化业务流程、推进高效运营的机遇。
二是账户制、透明化的管理有利于培育和提升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能力。账户式管理,投保人可以根据其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需求和风险偏好在不同风格的投资组合间进行选择和转换。对消费者来说,账户制、透明化的管理使其可以更加理性地甄别、比较市场同类型产品,而资金的保值增值势必会成为消费者考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保险公司来说,为获取更好的市场竞争力,在为专属商业养老产品的不同投资组合制定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方案时,不仅需要考虑养老资金的保障属性、安全性、长期性,还需要考虑不同风险偏好下应支持的保证收益水平和目标收益水平,要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管理全流程、提升投资管理能力以及跨周期的长期资产配置,为投保人提供高品质的老年生活保障。账户式管理,账户价值计算和费用收取公开透明,这对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控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构建“保险+服务+科技+产业”商业模式。高品质、有尊严的老年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养老金改革和发展养老产业结合起来。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既是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的重要任务,又是保险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保险公司可以围绕养老生态、健康生态创新产品形态,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强化科技创新,延伸价值链条,从而在构建“保险+服务+科技+产业”的商业模式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保险方面,注重发挥保险保障作用,积极开发多样化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根据不同家庭形态、不同收入群体的真实需求,特别是失独家庭、“空巢”家庭、新业态人群等特殊群体养老保障需求,打造涵盖商业养老、住房反向抵押、老年人长期护理险等多种保险产品和医疗、康养服务的综合养老保障方案。在服务方面,按照生命周期理论、结合长期养老、慢病管理等特点探索旅居养老、健康养老、智慧养老等新模式,探索保险产品与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配套服务的长效方案,将保险产品更加紧密地与养老照护、慢病康复、医疗护理、休闲康养等相结合,打造保险和服务双向融合场景。在科技方面,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在投保、保全、领取、续保等环节,促进产品、服务触达客户的方式更加多元、更加便捷,客户体验也更好。充分利用大数据、人脸识别、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对老年客户群体实时监测、远程照护等服务,更好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持续增强客户粘性。在产业方面,以产品、服务配合养老产业链布局,创新打造医养融合模式,通过高品质养老社区、医疗配套建设,打造保险公司的养老品牌,借此延伸保险公司的价值链,在保险与产业良性互动,增强人民获得感的同时,增加保险公司的价值创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