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绿色低碳转型需要两条腿走路,需要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等嘉宾对于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议题展开讨论。
三大功能五大支柱
“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即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探索形成了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这五大支柱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刘桂平说,这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是金融部门有利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着力点。
据刘桂平介绍,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券融资工具和碳中和金融债,重点支持符合绿色债券目录标准且碳减排效果显著的绿色低碳项目。
截至到今年一季度末,银行间市场的碳中和债已经累计发行656.2亿元。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
绿色低碳要两条腿走路
刘桂平表示,要着眼全局,强化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需要两条腿走路。
一是要尽早设置清晰的碳排放总量目标。在总量约束下,由市场供求决定配额交易,形成清晰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预期,稳定预期,促进低碳投资。
二要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碳市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碳交易的底层逻辑是排放权的转移,包含配额分配、登记交易核查评估等诸多环节,实际运行成本较高,限制了市场效率。引入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包括碳衍生品在内的金融产品,有利于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交易成本。
投资中尤需冷静理性
纵观国际,有关新兴产业非理性繁荣引发经济金融风险的例子不胜枚举,无论是十九世纪中期铁路投资热退潮,1929年无线电电力、汽车和石化泡沫破裂,还是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都揭示了非理性投资潜在的社会经济成本。
刘桂平指出,尤需保持冷静理性。“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大概在150万亿-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要3.75万亿-7.5万亿,巨量的资金需求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刘桂平提示,这个时候我们尤其需要冷静,需要理性,需要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上海引领绿色金融发展
目前,全国绿色债券中超过90%在上海发行,绿色环保企业股权上市融资超过60%发生在上海。
刘桂平指出,上海在引领绿色金融发展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上海金融要素市场完备,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为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上海可进一步发挥优势,在金融机构碳核算、金融机构及融资主体的气侯和环境信息强制披露、绿色金融产品评估论证等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上海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引领可持续发展投融资的国际潮流,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有利于提升金融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服务能力,特别是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绿色技术进步,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刘桂平表示。
银行大有可为
银行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各位嘉宾在论坛上“划重点”。
法国巴黎银行董事长让·勒米埃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银行扮演了关键角色。银行的角色就是给投资融资以及给企业融资,打造绿色的资产,意味着要为这样的转型进行融资,和公司合作,这些公司有可能现在不是那么绿色。因此,我们要帮助他们变得更加绿色,这是银行业的一个核心任务。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指出,银行可以通过更加严格的采购标准,加大自身营运减排的力度,可以用银行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传播低碳的理念。同时,银行作为资金交易中的参与者,可以在资金价格和准入的过程中把低碳、碳排放要求放入,对于利益相关方低碳的转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