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年前的陆家嘴论坛上,被称为“中国纳斯达克”的科创板正式开板。两年来,科创板对中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将如何进一步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推动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2021)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指出,两年来,在“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工作方针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理念下,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目前改革整体效果较好,符合预期。
一是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易会满介绍,截至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282家,总市值近4.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科创板IPO融资3615亿元,超过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的四成。2020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9%,明显高于全市场整体水平。
易会满认为,科创板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2020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的中位数为9%,研发人员占公司人员总数的比重平均为28.6%,平均拥有发明专利104项,均高于其他板块。
二是科创板改革的“试验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易会满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作为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例如,科创板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已有19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特殊股权架构企业和红筹企业也成功登陆科创板,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此外,科创板大幅放宽了股权激励的实施条件,已有116家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约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41%,有效调动了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两年来科创板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流动性水平与其板块定位、投资者适当性、交易制度安排等基本适配。
从换手率看,今年前5个月,科创板日均整体换手率为2.56%,高于同期主板、创业板换手率水平。从定价效率看,科创板放宽了涨跌幅限制,优化了融资融券安排,市场博弈更为充分,有利于加快军情价格形成;与此同时,“炒新”现象明显减少。科创板公司上市后在公司治理和持续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初步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易会满指出,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市场主体的归位尽责意识明显增强,优胜劣汰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场法治供给取得突破性进展,投资者保护渠道更加畅通,市场预期明显稳定,市场整体生态呈现积极向好变化。
易会满透露,中国证监会正在通过落实新证券法、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加强股东信息披露监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完善了科创属性评价体系等三方面,为全市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处理好注册制改革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关系,同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范板块套利,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发行秩序。
在全球金融开放的大趋势下,易会满表示,中国证监会对企业选择上市地持续开放态度。一些企业愿意到境外上市,一些赴境外上市的企业愿意回归,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企业赴境外上市的前提,是要符合境内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他建议,全球各监管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互相之间的执法合作,共同为市场提供良好的监管预期和环境,共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