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斜斜地照耀下来,已经完成基础设施的中国二十冶集团广西龙州县龙水大道工程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气中显得愈加静谧。黄炳继初见这条道路时,一眼望去,扩建路段城市主干道,两边红线大部分是村民的住宅用地,面临着较难的拆迁施工问题,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一个“险”字了得。
2019年12月,龙州市政道路项目如期开工,在龙水大道的施工现场,全长7120米的道路上那布满的一个个脚印,亦是他的成长足迹。道路建设就像一场“马拉松”,既考验耐力,也考验速度。在这场“马拉松”比赛,一年多的时间,黄炳继和技术团队跑出了中冶“加速度”,用自己不变的初心为工程的顺利竣工保驾护航。
走在工地上——工地的“老”操心人儿
晨起第一缕阳光,现场机器轰隆隆作响,“老吴,操控机器一定记得专心。”“老李,你们放线一定要细致严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老黄,施工必须按照我们的图纸进行操作”……黄炳继第一个出现在施工现场进行例行巡查,这已成为他起床后的固定习惯。他扎根施工现场,着力解决分析施工难题,对项目各项工作了然于胸,也被起了个外号叫“拼命三郎”。
回想起自己刚开始干技术员的情景,黄炳继开玩笑称自己是“技术小白”。“虽然自己是科班出身,但是理论和实操总归是有差别的。那时候笔和本子从不离身,遇到问题就记下来,不懂就和项目各位前辈讨教。”黄炳继说。笃学慎思,明辨尚行。工作中,施工工艺如若未及时给工人进行施工交底,他生怕出现施工工序差错,心里这根始终紧绷着。他坚持不懂就问,多问、多记、多学、多干,成为他快速提升技术水平的秘诀。
凭借一股韧劲和钻劲,黄炳继从原先的“技术小白”变成了现在的“技术标兵”,并成为项目上独当一面的能手。
2020年11月,龙水大道连续进行了36小时的沥青铺设作业,黄炳继扎根一线,紧盯各个工序,确保沥青铺设的质量。面对地下管线诸多困难,他多方协调,制定方案,稳步实施,在项目经理王海军的帮助下逐步攻破各个难题,为保证施工进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龙水大道已经基础设施建设,为争取早日全线通车打下了基础。
走在群众中——将心比心得民心
“我们几个就在这里不走了……”“要是让他们施工我们就很难做生意了……”在施工机械前围站着道路旁的老乡居民,施工现场老乡怨声载道,征地问题就像“血栓”一般,卡在了项目施工推进的咽喉处。
“协调征地这个‘老大难’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做?”黄炳继思量琢磨着,为此,项目班子和项目全体成员“盘算”后,决定深入施工现场,给老乡居民们做思想动员,“老梁,我们的施工可能会影响你们做生意,但是你放心,我们尽快推进施工半个月准保恢复通行”黄炳继在旁和老梁谈着,“如果是这样,大家各退一步,希望你们加快速度,不要影响到我们做生意,我们都要养家糊口呢。”话音刚落,眼瞅着马上动工,可大部分老乡居民仍然坚持围住施工机械,施工工作不得不被迫再延后。
“我们项目进度已经滞后了,现在再不推进施工进度就很麻烦了。”项目经理王海军在拆迁工作碰头会说。
“王经理,据我跟他们平时闲聊,我认为群众不让我们施工是心里有顾虑,他们担心我们施工会一直封闭道路导致他们生意受影响。我们还是得解开他们的心结。”黄炳继说道。
第二天一大早,黄炳继与同事们提着水果和企业画册找到昨天的群众老梁。几个人围坐老梁家门口大树下,唠起了家长里短。路过的老乡也陆陆续续集中过来。黄炳继见状便把企业画册递给了老乡们。“我看老乡们都叫你梁叔,我也叫你梁叔了啊。梁叔您看看我们的企业画册,我们国内外都承建很多大工程,我们做工程可是说一不二的呀。大家也可以了解了解我们企业。”
“二十冶工程还做到国外去了呢”“原来宝钢就是他们做的,我今天还看的连续剧还说到这个!”“巴马我去过,那里从下高速一直到县城到处都是这个公司的工程,巴马县城比我们龙州还漂亮!”老乡们你一言我一语透露着对二十冶的肯定。
“黄工啊,大家主要也是担心这条路一开工就要弄个两三年。人家央企年纪比我还大,大家还有啥不放心的嘛。”
“大家放心,我们心中始终装着‘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这句话,我们来到这就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到时路修好了,来往的车多了,还愁生意不好做吗?”黄炳继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项目近一年多以来,他始终跟进道路的建设,大事小事上从未马虎,为了丁点误差会“训”上一顿工友们,大家都称赞他的专心细致,也正因如此,道路的建设逐步走上正轨,攻破一个个难题,不断加快项目施工进度。
他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每天走出2万步数,不将分内事情处理完毕,绝不放松,经常加班,并且随时汇报,让项目经理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负责任、有耐心、敢担当,”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
一条路,见证着他的成长。在龙水大道的建设的这场“马拉松”比赛中,透过一双勤劳的双手,把一张张图纸,变成了一条条道路,他个人也成为了工地上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健将。
(上海二十冶华南分公司 朱叶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