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石化在京举办交通能源转型产业研讨会。会上,中石化表示将加快布局充换电业务,坚定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以能源零售终端为主体的交通能源变革成为新风口。伴随着能源零售终端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及碳排降低等需求的释放,一个万亿新赛道正在形成。
不止中石化,早在2017年,能源物联网EIoT及能源新零售平台能链就嗅到新赛道的商机,,提出综合能源服务的概念,推出能链综合能源港业务,以数字化重构人车消费新场景,抢滩万亿赛道。
巨头抢滩黄金新赛道
碳中和国家战略下,交通是碳减排的主战场。最新数据显示,电力、建筑和交通,分别位列国内温室气体排放的前三。其中,交通行业碳排放占比为7.5%,低于全球平均16%的占比。
但是,目前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199辆,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综合测算,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饱和点是千人400辆左右,若达到这个数值,则中国交通行业碳排放占比或将达20%,超出全球4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在“双碳”目标下,交通能源革命势在必行。
交通能源市场覆盖从炼厂到能源零售终端的整个链条,蕴藏着数十万亿市场潜力。能源零售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10%左右,2019年全社会零售额超过40万亿。据此测算,仅能源零售一环,2019年的市场规模就达3.5万亿-3.8万亿。
对于交通能源变革的风口,各方资本纷纷布局。央企巨头中石化凭借国资背景和体量优势大举进军综合能源服务。以能链为代表的民营资本也频频发力。其旗下综合能源港业务,通过打造集油气氢电多能源品类、车后、餐饮、便利店等于一体的人车消费新场景,以加油站为中心,向上打通炼厂到油站的链条,向下重塑人车消费新体验,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重构交通能源绿色生态圈,推进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据了解,能链是国内能源物联网EIoT及能源新零售平台,业务覆盖1800城。旗下团油连接2.5万座油站,占市场油站总数的22%,核心城市5公里覆盖度达到50%,预计2022年底将达到95%;同时,公司打造的第三方充电平台快电,已接入70万根,占到中国90%公共充电桩。此外,能链还将平台及数字化能力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推出能链直供、能链云、智电等业务。
凭借数字化及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能链也成为改写中国交通能源版图的重要力量。据悉,能链全国首家综合能源港样板站也即将在北京开业。
重构人车消费新场景
过去,一座加油站落地,就不用担心盈利的问题,只等汽车来加油就行。如今,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传统油站普遍面临着三大痛点:一是同质化低价竞争导致经营困难,盈利尚且难保,品牌扩张更是妄想;二是许多油站建于上世纪90年代,传统的经营理念无法适应当今快速裂变的互联网社会;三是面临着如何管理资产增值的问题。
而在消费端,车主也面临着诸多焦虑,大量追求时尚个性的年轻车主出行需解决加油、吃饭、物资补给等一系列需求,而现在能源补给网络功能相对单一,不同的需求只能在不同的时间点、场地,及不同的服务商一次次打断,造成旅途焦虑。同时,作为互联网土著,95后年轻人普遍追求更加简单快捷的智能网联消费体验,而他们是未来消费趋势的风向标。
内外双重因素驱动下,能源零售终端场景需要重构。能链综合能源港可以为加油站提供多品类能源补给、车后、便利店、餐厅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提供全站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场站运营效率。为保证加油站油品质量,在供给侧实现了一键叫油服务,在售后端推出百亿保障服务,若车主加油出现油品质量问题,将由能链先行赔付。
此外,能链还同国际知名品牌打造公司达曼合作,在零售端推出自有品牌,为油站非油业务提供支持。能链也是能源行业里唯一获得KFC特许渠道加盟商资质的民营企业,可以为油站输出餐饮方案。
综合能源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油站直面未来挑战,也为车主创造流畅、便捷、智能的消费体验。
能链云合伙人、到店事业部运营副总裁姜勇表示,未来加油站行业资产权、品牌权、经营权“三权分立”是一个趋势,综合能源港把全套能力向这个行业开放和赋能,是以用户为核心的品牌升级,以底层数据为核心的体验升级,彻底解决加油站业主资产管理的痛点和客户出行不愿被打断的痛点。
即将在北京落地的能链综合能源港旗舰店分布有加油区、便利店、洗车区,中间有KFC穿梭餐厅,餐厅屋顶上还建设有分布式光伏电站供餐厅用电,经过改造后的加油站销量平均增长30%。而且,时尚化的装修和多样化服务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驱车前去打卡,成为新一代的城市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