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9月2日讯(记者杜丁 见习记者安荻)凭借第一代靶点药物吃了10年红利的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SZ:300558)将目光转向港股,希望通过港交所二次上市,进一步募集资金。
但是,近日记者注意到,早在2021年2月8日递交招股书、5月30日披露通过聆讯后招股书的贝达药业,目前审核状态在港交所“披露易”被标注为“失效”。
对此,贝达药业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在回复中国网财经时表示,“A1的上市申请是6个月加3个月的时效,这个失效并不影响贝达药业在港交所的上市进程,目前处于正常推进中。”
7个月总市值减少277亿元?
成立于2003年的贝达药业,旗下明星产品埃克替尼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也是第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自主创新药。
该产品2011年上市销售,一直占据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上半年,埃克替尼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12.08亿元、15.02亿元、18.13亿元和10.80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9.97%、98.68%、96.65%、96.94%、93.49%。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的持续增长的原因也包括埃克替尼的持续放量。
截至2021年6月30日,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不过,记者注意到,虽然埃克替尼的销售收入在逐年增长,但其增长率已经开始下降。2019年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为24.28%,2020年则下滑3.56%至20.72%。
另外,据公司财报披露,该款EGFR-TKI药品的专利保护期将于2023年到期。“专利期限+新一代产品”的问题使得贝达药业单一产品线带来的风险逐渐显露出来。
有媒体指出,贝达药业的股价已经从2021年1月22日的最高价143.15元/股降至2021年8月30日收盘的76.41元/股,累计下跌46.62%。按此计算,其总市值在过去7个月的时间内累计减少约277亿元。9月2日收盘,贝达药业股价下降至73.15元/股。
随着股价持续下跌,记者注意到,其大股东开始纷纷减持。2020年贝达药业共发布近20次减持类公告,2021年至今共发布6次,最近一次股东减持公告发布在8月31日。
研发、销售费用居高不下
虽然明星产品埃克替尼吸金无数,但创新药研发号称吞金兽,每年数亿的研发费用迫使贝达药业将目光转向港股,希望通过二次上市募集资金,迎战未来。
同花顺数据显示,公司自2017年以来,研发投入直线上升。2017-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81亿元、5.90亿元、6.75亿元、7.42亿元,分别占营收比为37.09%、48.20%、43.41%、39.69%。
2021年上半年,贝达药业研发投入3.98亿元,同比增长6.99%,占营业收入比例的34.49%。其中,中间试验等项目支出为1.15亿元,去年同期为7079.69万元,同比增长62.80%,占研发投入的28.89%。
不过,贝达药业的研发之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居高不下”研发投入并未给公司带来第二个“埃克替尼”。
据2018年年报披露,鉴于国内仿制药政策、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从资源合理配置和价值实现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公司决定暂缓伏立诺他、氯法拉滨、缬沙坦、阿托伐他汀项目。
而BPI-2009C项目也因疗效未达预期目标,公司已主动暂停。同时,经公司综合评估,BPI-15086与目前市场上以及正在研发的同类产品相比,BPI-D0316项目比BPI-15086项目更有竞争优势,公司已决定暂停BPI-15086项目的进一步研发。
与新药研发的高度不确定性相对应的,是贝达药业对于研发投入的会计处理。2018-2020年,贝达药业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入比例分别为48.53%、51.62%、51.12%;资本化研发支出占当期净利润比例分别为175.11%、154.19%、63.14%。
“一旦产品的研发及上市进度不符合资本化时所预估的状态,重新调整费用化后的研发支出将对净利润造成巨大压力”,业内人士表示。
相比于公司对于研发的投入,销售费用也同样“不甘示弱”,近几年销售费用率基本稳定在38%左右。
数据显示,2017-2020年贝达药业销售费用分别为3.94亿元、4.96亿元、5.63亿元、6.84亿元,占营收比为38.38%、40.55%、36.23%、36.57%。2021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4.45亿元,同比增加20.63%,占营收的38.54%。其中,推广费用为2.61亿元,去年同期为2.20亿元,增长18.87%,占销售总支出的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