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9月15日讯(记者 郭伟莹) 今日,2021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召开。中国人寿寿险副总裁、总精算师、董事会秘书利明光表示,要加快推动形成寿险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其中,要不断推进保险公司从单纯的风险补偿转向风险减量管理,特别要突出大健康、大养老的生态打造,而这些生态不是噱头,而是真正从经营逻辑、经营模式上转变做起,扎实做好内功,构建风险防火墙,充分发挥“枢纽”作用和平台效应。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部分速记请以实际为准):
一、对寿险业高质量发展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再认识
2018年以来,中国寿险业进入调整期,保费增速明显回落,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被进一步放大。过去一段时间,整个行业都在不断探索到底明天如何?我相信大家也有了相应的答案。所以,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显得更加突出。
第一,高质量发展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根本要求。我国寿险业近4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行业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保险企业只有自觉将企业发展战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加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实现与时代同步。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是寿险企业的应尽职责。打铁还需自身硬,服务大局离不开自身发展质量提升,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向深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根本要求。
第二,高质量发展是应对新周期叠加新常态的根本途径。近年以来,行业仍然处在调整新周期,同时面临疫情调控常态化、自媒体网络应对常态化、风险管控常态化等新常态,供给侧和需求侧深度错配矛盾更加突出,表现在保险的风险保障、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三大功能之间发挥不平衡、不充分,资本、人力、产品、服务等驱动要素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稳增长和保安全之间不平衡、不充分,这些问题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来进行破解。
第三,高质量发展是险企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首先是长期经营的企业,寿险公司保单达数十年,跨越多个周期,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要及时加以跟进,同时也要警惕依赖过去经验造成的发展障碍,同时要坚定保持战略发展,保持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克服功利主义,避免业绩大起大落,用发展质量的提升奠定行稳致远、跨越周期的基础。
二、加快推动形成寿险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推动寿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受到企业、社会、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保险公司争取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形成各方联动的良好局面。
一是充分发挥寿险公司主体责任,深化寿险业供给侧改革。寿险行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寿险公司应该树立一个思想、提升四种能力。一个思想,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寿险的保险标的是人的生命和健康,以人为本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核心在于统筹好客户、股东、员工、渠道、社会的关系,注重发挥企业经济功能的同时,要克服资本冲动,不唯价值论、不唯保护论,遵纪守法,尊崇风序良俗。提升四种能力:一是风险精准识别和定价能力,目前寿险市场红海与蓝海并存,过渡竞争与无人问津并存,反映了寿险行业底气不足。寿险作为建立在数据上的产业,必须重视数字化建设,打通公司内数据孤岛,努力拓展数据维度、深度、广度,提升精准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二是风险减量管理,不断推进保险公司从单纯的风险补偿转向风险减量管理,特别要突出大健康、大养老的生态打造,这些生态不是噱头,而是真正从经营逻辑、经营模式上转变做起,扎实做好内功,构建风险防火墙,充分发挥“枢纽”作用和平台效应。三是触达和满足客户需求能力。当前寿险企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找到一条既匹配需求,又更加敏捷高效,更有温度对接客户的途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借助科技力量,加速数字化进程,通过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传统价值链,推进新老模式有机结合。四是防范和划界风险能力。确保经济、金融大局稳定,是中央对于金融工作的根本要求。作为金融风险公司,应在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上走在前列,应当全面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规范发展作为第一要求。
第二,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需求侧改革,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了行业发展水平。推动需求侧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瑞再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保险需求与供给的缺口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在高质量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保险保障需求也带不断提升。但是,保险的不确定性和无情性决定了潜在需求,并不代表现实市场,既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满足保险需求,也需要通过保险教育和制度安排激活释放需求。一是加大保险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保险、提升保险认识,让群众真正认识到人身保险是管理生、老、病、死、残风险的有效工具,帮助人民群众提升生活品质。二是进一步统筹运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精准提升社会整体的风险保障水平,特别是加大低收入、高风险人群的支持力度,增强保险的普惠性。三是加强保险需求培育,保险公司在注重当期发展,通过创造场景,充分激发保险需求的同时,也应有长期陪伴客户成长的理念,充分涵养客户需求,不能短期过度透支、涸泽而渔。
第三,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外部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保障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至关重要,也是推动寿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几年来,在银保监会的引导和推动下,保险理念深入人心,政策不断完善,为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面对当前行业繁重的转型升级任务,需要各方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寿险业基础建设。一是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保险业是靠数据起家的,未来更要靠数据驱动,数据基础设施是重中之重。目前来看,政府和监管机构在数据共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医疗数据共享和系统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但数据基础设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表现在数据来源不够丰富、与社保、医疗等数据对接不足、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未来,希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优先推进大病保险、医疗险、长期护理保险等业务的相关数据,从而提升寿险公司、寿险行业在促进民生保障水平、社会整体效益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快完善数据要素的确权交易。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寿险业发展指标、政策、标准、统计、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政策协同配合,提高政策的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建立覆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司标准的多层次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寿险公司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市场、不同公司的情况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三是完善优质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与银行、证券、基金等其他金融行业相比,保险业对人才的吸引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而过去几十年行业的高速发展和扩张,更加暴露出整个行业在经营管理、产品精算、投资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个方面人才储备不足。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包括企业、高校、职业教育等方面力量加大保险人才的培养力度。四是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保险是建立在信用之上的行业,但行业的信用基础还远不够完善,应当参考银行业依托各方力量,大力推进符合保险特征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特别是在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以及从业机构、人员诚信体系等方面加大力度,为净化行业生态,促进行业绿色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