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9月17日讯(记者 李春晖)“托市收购”是国家为避免谷贱伤农,对粮食购销实行的一种“兜底”举措。即当主产区当年生产的小麦、稻谷市场价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时,由指定企业按最低收购价进行收购。在今年夏粮收购期间,由于市场主体需求旺盛,“托市收购”罕见地没了用武之地。
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7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透露,今年夏粮收购期间,米面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储备企业和各类贸易商纷纷入市收购,市场购销活跃,小麦、早籼稻收购价格明显高于1.13元、1.22元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主产区均未启动托市收购。
“夏粮旺季收购通常于9月底结束,托市政策执行期也到9月底,预计接下来这十几天也不会再启动。”秦玉云表示,“夏粮收购期间没有启动托市收购,全部为市场化收购,这在近年来还是首次。”
截至9月1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夏粮6091万吨,同比增加260万吨。其中,收购小麦5483万吨、早籼稻542万吨、油菜籽66万吨。
收购价格方面也是稳中有升。秦玉云介绍,新麦上市初期,收购均价在1.25元/斤左右,比去年同期高8分钱;后期虽有阶段性小幅波动,但基本都维持在1.25元以上。早籼稻上市以来,收购价格均在1.3元以上。
市场主体的需求强劲归功于今年夏粮的较好品质。虽然南方部分地区阴雨天气和洪涝灾害带来一定影响,但由于各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不仅使夏粮在产量上再获丰收,在质量上也不低于近年来正常水平。小麦、早籼稻三等以上比例均超过90%。
同时,今年优质小麦产量增加,优粮优价特征明显。“(优质小麦)销路好、需求旺,比普通小麦高0.1元/斤以上,有的品种高0.3元以上。”秦玉云称。
粮食卖得上价、卖出好价,种粮农民通过市场化收购实现增收,而不是单纯依靠政策补贴,这得益于一个公平、开放、活跃的粮食产业大市场。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规模扩大,在各地龙头企业带动下形成一个个区域性产业集群;粮企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合作,产业链不断向纵深拓展,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打响品牌;老百姓的餐桌有了更多高品质的选择,相关消费的扩大,又反哺和激励了粮食生产和收购。
目前,夏粮旺季收购即将圆满收官,秋粮收购也将拉开帷幕。秦玉云介绍,预计秋粮旺季收购3500亿斤左右,同比增加200亿斤左右。
从市场的活跃程度来看,秋粮大部分地区也很可能不会启动托市收购。“目前中晚稻市场均价每斤1.35元左右,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水平。预计新粮大量上市后,价格将略有回落,但大部分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不大。”秦玉云称。
“当然,不排除个别主产市县因体量大、运距远等因素影响,有可能小范围启动托市收购。”他表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在继续做好夏粮旺季收购收尾工作的同时,加强秋粮收购工作的协调指导,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做好启动托市收购的各项准备,确保一旦达到启动条件能够及时启动,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